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16219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关于设计艺术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日期: / n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设计艺术学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报考人数, 艺术学, 统招生, 考研复试,

2、 先来让我先寒暄几句,终于考上了这绝对是肺腑之言,考研的艰辛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对这次考试,真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合不拢眼。尤其对于考同济的同学来说,同济每年的报考人数占的1/4-1/3。废话不多说,我先来报几个数字给大家参考一下,2009年有将近300人参加设计艺术学的初试(我是指4门全部考完的,有很多人考了3门就不考了,每个考场都会有),有39人参加复试(其中一人缺席),录取30人(我是指统招生)2010年有将近370人参加设计艺术学的初试,有37人进复试(嘎嘎,也包括本人啦),录取30人这个数字几乎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统招人数是不变的。有疑问的等一下,我先说下初试,关于初试,一般分为2个部分:

3、政治+英语(公共课);史论+快题(专业课)。复习公共课,公共课之类的就不多说了,基本每个人都能过(我是指认真复习过的同学),考设计艺术学,很多同学都是专业不过,或者就是专业刚刚过线(指的是快题设计)我了解下来有很多总分很高,但是专业不过或者刚过线的,这总复试就很不占优势。专业课,3个方向的考题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我打个比方:2010年考试题目就是以“和”为主题进行设计,这样的题目就比较大了,3个方向的同学可以自由发挥。2009年的考题就有3道,每个方向不同滴。产品的是做汶川地震的产品设计,环艺是做一个专卖店(有平立剖图的),平面貌似是做明信片之类的。不知道我这样写,大家明白吗?还有就是设计

4、史(设计史的卷子3个方向是一样的),这是必须抓高分的科目,考的好的130都不会有问题,关键就是看自己怎么复习了。建议在网上买几套历年的试卷感觉一下,每年的题目小异,但也有设计史不过线的(每年都有,绝对是个悲哀)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统招30人专业分配,很多人都认为,3个方向(产品、环艺、平面)各招10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了解下来是这样的环艺招4-5人,平面招2-3人,多余的都是产品方向的。很多导师都是可以带2个方向的,比如殷sang又可以带产品又可以带环艺。这个数字可能有浮动,但是差距不会很大的。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同济本校会有很多同学考研的,至少会有20个,他们是很强大的竞争对手。所谓近

5、水楼台先得月嘛,专业课方面他们肯定是有优势的。进复试的估计会有10人左右。说到这里,大家会问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同济本科的同学基本不用很担心,因为导师可能就在带他们的毕业设计。外校地同学也不用担心。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最后还是要看个人实力的。我认识的2个同学在今年的复试中被刷掉了,他们也都联系过导师但最后导师还是没有要他们。原因估计就是复试的快题画的不好。另外,如果提前联系导师,你的优点和缺点会同时暴露。我相信,只要好好发挥,问题就不大。导师的话,有机会就联系一下,实在没有机会也不用强求的。接下来说一下复试,我是以总分最后一名进入复试的(幸运啊!),但是专业课考了110分,可能是沾快题的光,最

6、后我被幸运的录取了。复试流程基本是这样的:早上8点到下午1点,是5小时的快题。这5小时过的很快(个人的感觉)。1点半到2点半是英语笔试,3点开始面试。期间基本没有休息时间滴。今年的考题3个方向是分开的不像去年是“儿童”一个大题目。产品时画世博自行车,环艺是画一个世博的展厅,平面是做一套设计(包括4个杯垫,2海报,门票之类的)。我是考产品的,考试前一天我买了一本大设计,结果上面就有世博自行车的WORKSHOP,我就临摹了上面20几辆自行车,考试一点问题没有(捡了大便宜),直接把方案抄上去。很多同学从来没有画过自行车,所以被无情淘汰了。环艺和平面的试题也出现在大设计上,英语的翻译也是大设计上的。所

7、以,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买大设计看,绝对不吃亏。面试,是最紧的,因为我不认识导师。第一轮面试是分3个房间,每个房间面试10个同学,同时进行。我是最后一个,心跳估计超过200了,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怎么过的。很多人说每年的最后一名都会被淘汰的(这不是在说我吗!我都快哭了)。言归正传,说说我面试的时候,我先是带了自己的手绘和作品集(嘎嘎,貌似每人都带的),老师看的貌似还比较满意。然后做自我介绍(这不需要英语的,你准备了英语他们也不会让你说的),再说说自己的设计,等下一个长的像哈利波特的老师就会问一个英语问题(是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我当初就懵了,他问我这个房间的灯光应该如何设计如何调整,我是学产品的,而

8、且用英语根本说不上来!就随便说了几句,就说这里的设计很好,我没有意见(这可能是最中性的回答了,我实在不知道,打错了就直接挂了)。接着是第二轮面试,就是去自己导师那里面试,我报了殷老师的(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就问了名字什么的,然后就说他已经满了,不过争取可以再带我们(乖乖,我发现有4个同济本校的也报殷老师,他们看上去还蛮熟的),我想我这下死定了,我应该没戏了。面试都结束以后,就回到住的旅馆,找我同学吃饭。我们说了半天,估计就没戏了,等着调剂吧。后来手机响了,以前同事打给我(实习时候认识的,他已经同济研毕业了)说恭喜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都不相信啊,第二天去昨天面试的地方看白榜(未录取),没有

9、我的名字。我都快疯了。总于考上了。接着就是体检什么的,就都OK了。正规过程我总结几点:1.认真复习时必须的,我政治看了一周,考的很不理想,差点就不过线了。其他的也是,大家一定要认真。2.初试复试的时候,最好找同济周边的旅馆住,调整好心态。3.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这样,要相信自己。4.别人的方法,自己是学不来的,这些只给大家做点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备考经验与复试过程我的专业课成绩还算不错,心得就是:多看历年真题,不管是本校的还是外校的,也不要管是否是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当然,重点是在本研究方向,其他试题的主要作用是开阔你的视野)。真题看得多了,可以查漏补缺,抓准重点,拓宽思路,

10、我自己从这里面收益很大。凡是真题里出现过的知识点,我都会认真的看。以至于考试时的几道题我都在别校的真题上见过。因为重点就那么多,怎么考都脱离不了重点。另外就是多看资料,比如论文,专著等,看这些的前提是要抓准出题方向,千万别你看的都没考,考的都是你没看的,这样就麻烦了。出题方向和出题重点,你多多看看历年真题就可以把握住个大概了,那些重点就是重点,总是会考的。 在看资料的时候,不要害怕忘记。我当年就有这个困惑:看完之后脑袋好像什么都没装下似的,全忘了,继而就开始怀疑,我这样看是否是浪费时间。当时还是多亏了一位学长的提点。就这样,到考试前,理论书本我看了有十五本左右了,当然,并没逐字逐句的细读,只是

11、看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像凌继尧的艺术设计十五讲,诸铠的设计艺术学十讲,杭间的清华艺术大讲堂,夫也、建君的传统工艺之旅,杭间.靳埭强的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海军的视觉的诗学-平面设计的符号学向度,吕品田的必要的力,这些书我都看过,都是从图书室里找到的,可以说图书室里与我专业相关的书本我几乎都看过了。论文之类的更是看了不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从开始到复试结束,我打印的专业课资料大概就有300左右,排版上还都是六号字,密密麻麻,尽可能的少用纸。对于中国设计史,主要看田子炳老师编的那本中国工艺美术史就可以,那本书虽然有点老了,但却是经典,以后出版的很多中国工艺美术史都是已田老师的

12、这本为原型。还有高丰编写的中国设计史也很不错,容非常全面,而且通俗易懂,他编的这本书更偏重于对设计的研究,即,处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中国的劳动人民是如何匠心独运如何设计的。而像工艺美术史可能更多的是偏向对造型,工艺与装饰的描写和研究。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我建议大家多看几个不同的版本,这样有些模糊的不是很好理解的地方,看的多了便清楚明了,因为每一本书都有所不同,同样的一个问题,这本书从这个角度来写,而另一本书可能就是从另一角度来写,也或许是同一角度,但讲解肯定有所不同,这样看得多了,可以帮助理解,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重点部分,比如瓷,青铜器,明式家具等,看得多了也都能记住个大概,这要比死记硬

13、背好很多,毕竟考题是非常灵活的,很少有死记硬背的题,大多都需要自己的扩展,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但有些要点还是要记清楚,有些题是踩点给分,这些题记清楚要点,然后围绕着要点再自己扩展就行。我考前还有一个困惑,就是一直害怕考试时遇到大题难题没话写,但考试时笔基本上就没停过。当时那监考老师看我这样她特诧异,老往我旁边转,后来忍不住问我,这些题你平时都背过了吗?我笑笑,说都没背过,这些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写的。的确是这样子,当时答题发愁的只是该如何清晰明了的回答问题。所以,只要你视野够开阔思路够清晰,这点你是不用发愁的。我关于答题的经验:考试时,拿到试卷,先浏览全卷,趁着这会儿头脑清醒,在问题旁简单的写

14、下提纲,然后再往答题纸上写,这样可以防止你回答的晕头转向,思维胡乱,防止一些要点被遗漏。也不过我当时出了点别的小状况:那监考老师看了看我的答题纸,又看了看我的试卷,然后问我,你试卷上的那些字是谁写的?是出题学校的人写的吗?我纳闷,说,是我自己写的。那监考老师满脸的不信,说,那这字迹怎么一点都不像。我当时那个崩溃,不就是答题纸上的字工整了一点么。(某些学校可能要求不能在试卷上乱涂乱画,大家注意)4月20号上午面试。我当时是二号。在一号还没出来的时候,别的考场已有考生考完出来了,大家蜂拥而上,得知英语口语上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报考本学校,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家乡是哪里,那里有什么旅游景点和特产,大

15、学是哪个学校等等,都是一些我们很常见的问题,没什么出格的。但还是越等越紧,后来甚至有点站不住,靠着墙蹲到了地上,旁边的一个考场的同学一把拉起了我,说,紧啥,别怕。可我越看别人的自信反而越觉得自己心里没底。等听到我的名字的时候,反而平息了下来,大概是紧到极致了。脑袋里一片空白。我觉得我当时在考场上的所有回答都是下意识的行为,有些回答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说的,只知道自己极力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首先进入教室,鞠躬,向各位老师问好。由于老师太多,大概八九个老师,长长的一排。再加上紧,我鞠躬时所站的位置并不在正中间。经过老师示意后,我先抽了一道题(一共只有两道题),然后坐到对面的凳子上。然后被要求读题,这时还有的老师在相互说话,大概是在讨论上个考生的情况吧,我读完了,可有老师没认真听,于是我被要求重读。那个题目很长,再加上紧,读第二遍时还没顺过来,两遍都在同一个地方卡壳了。极度鄙视自己。读完之后脑袋就蒙了,因为那道题很难,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可这时也没有郁闷沮丧紧之类的情绪,一直保持着比较混沌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