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15950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剖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文本解读】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学情分析】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

2、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时候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悟经典名著的魅力。【教学重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2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来读你们猜好吗?腰围虎皮

3、裙,手拿金箍棒,火眼金睛辨善恶,妖魔鬼怪消灭光。生:孙悟空肥头大耳肚皮园,九尺钉耙抗在肩,保护师傅取经去,劳苦功高不简单。生:猪八戒师:他们是哪部小说里的人物?生:西游记 师:喜欢吗?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生: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生:孙悟空,惩恶扬善,有勇有谋生:神通广大,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师:这么厉害的孙悟空,你们知道他是从哪来的吗?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提起孙悟空学生们都很熟悉,都能说出关于孙悟空的几件事情,因此通过课前的谈话我意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师:这篇课文的内容与我们现在

4、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读的时候要结合下面的注释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句子【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简单,但较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师出示:“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知即久,遂有灵通之意”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这块石头从开天地的时候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师:文中还有很多次与现代文不一致,来看一看老师给你们的学习加油站。(课件出示)名曰:名字叫做石窍:石头缝隙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设计意图:本课

5、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不必让学生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在这里点出,让学生粗略的知其大概意思即可,这样就为后面的学习节省了不少的时间】3、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石猴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生:石猴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他首先找到了水帘洞,然后其他猴子就让他当了美猴王。师:是呀,多么聪明的孙悟空,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这个活泼、聪明、勇敢、机智的孙悟空描绘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设计意图:细读本课的“阅读提示”,蕴涵着以下信息:其一,课文写了石猴来历和石猴成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猴来历,后写石猴成王的经过,这是写作顺序;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对文章有了

6、大概的了解。】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师:默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谁来读一读生:(1)读,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一只猴子在林中自由自在的游玩,多么快乐呀师:用你的读感受石猴的快乐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生:在采果子生:左走走,右走走师:请你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生读)(欣赏石猴出世的动画片段)师:从语言角度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设计意图

7、: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从阅读的兴趣中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正是教语文的价值所在。】1、 出示句子:“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一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名词。生: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的动作,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节奏感。指导朗读。2、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 前两个字都是一些动物,师:是哪些动物? (狼虫、虎豹、猕猿、獐鹿。)后面一个字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些关系。解释“虫“意。3、出示句子:“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它们就像诗一样,对得非常整齐。师

8、生对对子:夜对宿对石崖之下对带着古诗文的韵味指读: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齐读。4、师起头,学生接着读。师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生接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读到这儿,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拿出笔,在这个句子边上写下批注。(学生默读、批注、交流。) (自由、活泼、顽劣)师小结:同学们,读了这段语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自由活泼的石猴,吴承恩先生用的语言短促、跳跃、有节奏,谴词造句非常讲究。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

9、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1)出示句子:“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ju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师:谁最先跳出来?师

10、:可见石猴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生:勇敢胆大生:敢作敢为生:有感情朗读,体会石猴的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师:石猴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师:除了时候的勇敢无畏,你还能读出时候的其他特点吗?生:“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生:石猴的聪明、生:充满自信、当仁不让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

11、?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重点句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语言之精妙。这样既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又能达到长课文短讲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语文味更加浓厚。】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1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2总结: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孙悟空一路走来,经历了蜕变。他早期顽劣自由,不成熟;戴上紧箍咒接受教诲,在取经路上不屈不挠、坚定顽强、勇往直前,并最终超越自我,成为圣佛,至此孙悟空的形象也更加完美。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西游记,感受一下悟空成长的过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收获。五、拓展延伸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阅读西游记,感受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品悟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在专题网站互动平台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板书设计:猴王出世勇敢无畏 充满自信石猴 美猴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