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15945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电影戏剧中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我相信所有学习剧本创作或是热爱电影戏剧的朋友们都会接触到关于情节模式的问题,在最初的创作技巧的学习中,也往往会接触到有关一些情节模式创作的基本技巧。就本人而言,之前只是就其创作的技术技巧层面研究过这些东西。这学期的电视剧创作课上包括作家作品研究课上都在提起所谓的36种剧情模式。并且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在这里,我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一块讨论讨论。在18世纪末期,那个时候电影艺术还没有出现,意大利戏剧家卡洛柯齐提出了一种理论:世界上的一切戏剧剧情,都可以归纳为36种模式。据说这是在他查阅了从古希腊到当时的所有的戏剧作品而得出的结论,但时间久远,卡洛柯齐所谓的这36种

2、剧情模式已经失传,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直到20世纪,法国戏剧家乔治普罗第再次试图还原这36种剧情模式,乔治普罗第的36种剧情模式与卡洛柯齐所说的36剧情模式想必不会相同,但他认为,“古今所有的戏剧剧情都不会超出这36种模式。”时至今日,普罗第由戏剧作品归纳出来的这36种剧情模式,依旧广为流传,特别是在电影界,尤其是如好莱坞的主流电影界被认为是电影编剧的必读教材。在我国,戏剧家洪深先生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这36种剧情模式,并且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戏剧,电影艺术的发展。我们先看看这所谓的36种剧情模式到底都有什么?(由于版本不同,每一种剧情模式后面所举出的例子会有出入,此处以陈晓玲老师的笔记为准。)模

3、式1、求告淘金记(1925)关山飞渡(1939)星球大战(1977)模式2、援救党同伐异之“母与法”(1916)模式3、复仇伊万的童年(1962)模式4、骨肉间的报复狮子王(1994)模式5、逋逃筋疲力尽(1959)邦尼和克莱德(1967)天生杀手(1994)模式6、灾祸鸟(1963)幼儿园(1983)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1983)模式7、不幸西鹤一代女(1952)活下去(1952)雁南飞(1957)早春二月(1963)稻草人(1983)末代皇帝(1987)芙蓉镇(1987)活着(1994)钢琴师(2002)模式8、革命战舰波将金号(1925)母亲(1926)农奴(1963)黄土地(1984

4、)模式9、壮举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巴顿将军(1970)出租车司机(1976)红高粱(1987)模式10、绑劫完美世界(1993)模式11、释迷公民凯恩(1941)后窗(1954)放大(1967)对话(1974)现代启示录(1979)鸟人(1984)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模式12、取求林家铺子(1959)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星探(1995)模式13、骨肉间的仇视呼喊与细雨(1972)乱(1985)野战排(1986)模式14、骨肉间的争竞高跟鞋(1991)模式15、奸杀天国车站(1984)模式16、疯狂幻觉(1979)模式17、鲁莽飞越疯人院(1975)模式18、无意中恋爱的罪

5、恶小城之春(1948)、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模式19、无意中伤残骨肉楢山节考(1983)模式21、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神女(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克莱默夫妇(1979)、楢山节考(1983)模式22、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魂断威尼斯(1971)、卡门(1983)、危险的交往(1988)模式23、必须牺牲所爱的人要热爱人(1973)模式24、两个不同势力的争竞(为了恋爱)野山(1985)模式25、奸淫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模式26、恋爱的罪恶月亮(1979)、蜘蛛女之吻(1985)、霸王别姬(1993)模式27、发现了所爱的人的不荣誉远山的呼唤(1980)模式

6、28、恋爱被阻碍瑞典女王(1933)、马路天使(1937)音乐之声(1965)、毕业生(1967)、花边女工(1976)、愿望树(1976)、奇怪的女人(1978)、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法国中尉的女人(1981)模式29、爱恋一个仇敌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模式30、野心美国往事(1984)模式31、人和神的斗争裸岛(1960)、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模式32、因为错误而生的嫉妒似水流年(1985)模式33、错误的判断黑炮事件(1985)模式34、悔恨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模式35、骨肉重逢金色池塘(1981)模式36、丧失所爱的人城南旧事(1982)、走出非洲(1985

7、)戏剧剧情模式与电,影剧情模式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学者在为艺术、,叙事以及情节做着分类学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将戏剧分为简单悲剧、简,单喜剧、复杂悲剧、复杂喜剧四种基本类型。对于将情节看作悲剧第一要素的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无疑是人类对剧情模式的第一次分类。此后,歌德根据题材,将剧情分为爱情、复仇等7种类型;席勒也试图做出自己的分类;柯齐和普罗第根据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情境分别将剧情分为36种模式;L赫尔曼将剧情分为9大模式;罗伯特麦基将剧情和类型概括为25种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亚里士多德、歌德、席勒,还是柯齐和普罗第都是在对戏剧剧情模式作出分类,只有到了赫尔曼和麦基才开始真正对电影剧情模式进行

8、分类,但是赫尔曼和麦基都没超越普罗第所作的分类的高度。电影与戏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作为叙事艺术而言,电影和戏剧应该是最为接近的姊妹艺术。西方电影史上梅里爱的“银幕戏剧”的美学观念,中国电影史中的“影戏”传统,都表明早期的电影就是戏剧的银幕再现。所以早期电影的情节和戏剧的情节模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电影和戏剧艺术本身在情节观念上的差异就表现出来。(IP地址:已设置隐藏,发帖时间:2007-11-312:59:13)位置:第1楼孙然的个人勃克这是一个圈套伊藤冰男狴犴类型:暗黑会员属性:铂金会员(6)人气:2858积分:3745贡献:1577狂热:98%

9、发贴:61view精贴:52view回帖:1521view来自:北京完整资料发送短信戏剧从诞生之初就将情节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观众看戏实质是看情节,看故事。电影则不同,由于电影的元素和艺术手段众多,电影在诞生之初,并没有把情节看得如此重要,这才产生了以卢米埃尔兄弟为先驱的纪录电影。20世纪50、60年代法国“新浪潮”之后,世界电影出现了“淡化情结”的倾向,甚至出现了标榜“无情节”的现代派电影。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情节的“完整”性,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强调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这些都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直到欧洲浪漫主义的出现,才开始冲破“三一律”的陈规旧俗,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受到限制,

10、才使得戏剧情节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西方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的现代派戏剧,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荒诞派戏剧,严重动摇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戏剧情节观念。普罗第在总结36种剧情模式的时候,想必还没有感受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和先锋派戏剧运动交相呼应的盛况,所以他的36剧情模式还是由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戏剧总结出来的。应该说,普罗第的36种剧情模式,是对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戏剧的剧情模式的一次很好归纳和总结。在西方现代派戏剧和现代派电影出现之前,戏剧剧情模式和电影剧情模式差别不大。由于戏剧的悠久历史,戏剧剧情模式远比早期电影丰富,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电

11、影剧情都可以涵盖在36种剧情模式之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主义电影作品的出现,36种剧情模式无法再涵盖所有的电影剧情模式。就是针对戏剧本身而言,36种剧情模式也无法涵盖等待戈多、青鸟、琼斯皇、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等这类戏剧作品的情节模式了。日本剧作家鬼头麟兵这样评价36种剧情模式:“这种情境是公式不能套用,必须由内容本身产生出新的情境。它实际上的参考价值还值得怀疑,实际作品并非只是单独一个局势而是由其中几种适当地组织在一个戏里的。”36种剧情模式对电影剧作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美国电影,或者说是美国类型电影中。尽管鬼头麟兵怀疑36种剧情模式的参考价值,但在20世纪30、40年代,它的确

12、对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做出过巨大贡献。当时的美国是类型电影的天下,共计拍摄了近7000部影片,分为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歌舞片等几大类型,这些类型电影大都是在36种剧情模式指导下生产的,而且都在36情节模式之内。在电影艺术高度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剧作家L赫尔曼结合美国电影,将36种剧情模式概括为9大剧情模式:1、爱情;2、飞黄腾达;3、灰姑娘式;4、三角恋爱;5、归来;6、复仇;7、转变;8、牺牲;9、家庭。赫尔曼认为自己的9种剧情模式同样可以“包罗人类的全部感情和戏剧动作”。他的剧情模式分类针对美国电影,大大简化了36种剧情模式。一下是课上分析的一些突破36种情节模式的影片

13、,事实上,自从20世纪中后期,或许可以以法国电影新浪潮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影片都不是36种剧情模式所能概括的了。但这36种剧情模式在今天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涵盖的剧作法的一些技巧,仍然是当今广大编剧乐此不疲的花招。在当今中国,这种技巧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电视剧的创作中。八部半(1963)片中片的结构方式,梦境与现实杂乱无章的组合。红色沙漠(1964)淡化情节的纯视觉叙事,色彩成为叙事的第一要素。安德烈,鲁勃廖夫(1966)双重视点的叙事方式,主人公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事件的目击者。纪实、象征、隐喻融入叙事。穿越欧洲的特快列车(1966)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方式,在叙事和故事两个层面之间自由

14、往返。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1972)梦幻、想象、象征、隐喻构成影片叙事的主体。名誉(1980)群像人物,散点式的叙事方式。风柜来的人(1983)平淡无奇的故事讲述平淡无奇的人物。人生交叉点(1993)(又名捷径)完全放弃完整的情节线索,平行穿插结构七、八组彼此不相关人物的日常生活片断。低俗小说(1994)三个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的故事构成影片的叙事段落。无中心情节线,影片的结尾回到影片的开头。暴雨将至(1994)看似古典的三段式结构,却无视常规的时空顺序,影片的开头即是结尾。时空看似环形,却无法缝合。叙事无时间先后顺序,却有因果必然联系。烟(1994)看似毫不相干的普通人的生活,构筑成一幅奇特的人生画卷。重庆森林(1994)两个毫不相关的男人,三个毫不相干的女人,四段新奇的爱情故事。三轮车夫(1995)混合了东、西方的电影表现元素,用极端化的情景和风格化的视听语言随意讲述一个非理性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