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15704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通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诗中的物候 一、学习目标:1. 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理解唐宋诗中能反映物候现象的原因。2. 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3. 抓住唐宋诗中描写物候特点及规律,对文中的诗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4.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科学探索的精神。二、学习重点:理解物候相关知识。学习难点:体会唐宋诗中的物候规律揭示的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诗歌创作的价值。三、学时安排: 课时完成第 课时【活动1】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题目解析:“唐宋诗中的物候”说的就是唐宋诗歌中吟咏的四季景色。本文借唐宋诗中的一些诗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所以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作者简介:竺可桢,1

2、890年至1974年,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2.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瀛州( ) 紫殿( ) 滹沱( ) 瀼西( ) 譬如()循环() 相得益彰() 歌咏() 縠纹( ) 上蔟( )3、词语积累。推敲 至理名言 称道不已 相得益彰4、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5、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其中,第二自然段3、4、56、7第三部分( )、【活动2】学习研讨(一)、了解物候。1.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重点研读首尾两段,不知道大家对这篇课文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否了解清楚了呢,那就是什么是物候?(课文中有没有现成的句子解释了物候?)2.这句话非常简单,有没有同学在预习时查

3、找到了对物候比较详尽的解释?3. 举几个属于物候的例子。(二)、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划出文中的唐宋诗句,概括出它们分别说明了哪些物候特点及规律。填写下表。诗歌名句题目 作者 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三)、了解诗人与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1.作者把唐宋诗句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物候知识和规律,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呢?2.我粗略的数了一下,仅课文37段中引用的诗句有十多首呢!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随便的往文章中一堆就完事了呢?这些诗句的排列有没有清晰的条理呢?我们来看看这几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性?【活动3】拓展延伸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了从

4、唐宋诗句中能发现物候现象,总结物候规律,现在也让我们来尝试一下运用这种方法。请大家从第一单元诗词诵读的两首诗中找一找物候现象和规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说出下列诗所反映的季节或物候特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3、说出下列词诗所反映的时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请从平时积累的古诗词中找些包含有物候现象或物候规律的诗句举例。【教师用】9.唐宋诗中的物候一、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内容是介绍物候的有关知识,只是选取了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唐宋诗中物候。介绍物候知识是本文的写作目的;选取唐宋诗歌独特的角度来

6、介绍时本文的一大特色中,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是本文的一大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物候变化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情怀是学习本文最大的收获。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理解唐宋诗中能反映物候现象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抓住唐宋诗中描写物候特点及规律,对文中的诗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科学探索的精神。2、教学重点:理解物候相关知识。教学难点:体会唐宋诗中的物候规律揭示的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诗歌创作的价值。3、教具准备:讲

7、学稿二、 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运用:本文内容单一,结构简单,适合自主阅读,讲学稿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原则,引导学生自学,以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文学作品)创作的价值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三、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理清思路梳理知识培养精神拓展延伸四、 教学过程设计:(可以省略)(教师在学案空白处标注教学过程设计提要)【活动1】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题目解析:“唐宋诗中的物候”说的就是唐宋诗歌中吟咏的四季景色。本文借唐宋诗中的一些诗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所以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年至1974年,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2. 给下面划线的字

8、注音瀛州( ) 紫殿( ) 滹沱( ) 瀼西( ) 譬如()循环() 相得益彰() 歌咏() 縠纹( ) 上蔟( )3、词语积累。推敲 至理名言 称道不已 相得益彰4、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5、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能暗示出一些自然规律,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二部分(第2到第7自然段)、主要是介绍唐宋诗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一些规律。其中,第二段写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就因为诗人能敏锐地感知景物的变化,以诗歌揭示自然规律。3、4、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对候鸟的关注。第三部

9、分(第8自然段)、总写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变化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活动2】学习研讨(一)、了解物候。1.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重点研读首尾两段,不知道大家对这篇课文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否了解清楚了呢,那就是什么是物候?(课文中有没有现成的句子解释了物候?)(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2.这句话非常简单,有没有同学在预习时查找到了对物候比较详尽的解释?(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周期性变化现象。例如植物的萌芽、开花、结果;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非生物如初霜、初雪、结冰、解冻等

10、。)3. 举几个属于物候的例子。我先来举个例子,我们校园里常见的梧桐树,在春天萌生新叶,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枯叶飘零,冬天枝桠光秃。(二)、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划出文中的唐宋诗句,概括出它们分别说明了哪些物候特点及规律。填写下表。诗歌名句题目 作者 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洛阳三月飞胡沙扶风豪士歌李白河南春天风沙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塞外春天时,杨柳未发芽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花木抽青是春天的重要标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

11、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初冬陆游初冬之时,枫叶最美,梅花将开放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闻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鸟鸣陆游不同的鸟鸣可以预告不同的农时(三)、了解诗人与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1.作者把唐宋诗句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物候知识和规律,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呢?(我们应该到哪一段去找答案?第2段)(齐读第2段)“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也就是善于观察、思考。可见,诗人对待自然虽然用的是文学的眼光,但也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他们的诗歌创作是来

12、源于生活的,而非闭门造车。2.我粗略的数了一下,仅课文37段中引用的诗句有十多首呢!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随便的往文章中一堆就完事了呢?这些诗句的排列有没有清晰的条理呢?我们来看看这几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性?35段是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段是对动物性物候主要是候鸟的关注。可见,文章虽然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但是作者却不改他作为科学家一贯严谨的态度,思路非常缜密。【活动3】拓展延伸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了从唐宋诗句中能发现物候现象,总结物候规律,现在也让我们来尝试一下运用这种方法。请大家从第一单元诗词诵读的两首诗中找一找物候现象和规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13、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说出下列诗所反映的季节或物候特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冬)3、说出下列词诗所反映的时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登高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4、请从平时积累的古诗词中找些包含有物候现象或物候规律的诗句举例。(强化课外积累的习惯)五、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