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温州有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15270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温州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赴温州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赴温州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赴温州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赴温州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温州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温州有感2008年3月23日,江油市(温州)投资推介会筹备小组一 行6人在市投资促进局张艳副局长的带领下开赴温州,围绕 我市冶金、机械、皮革三个产业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项目推 介和会议准备工作。根据工作安排,我跟随工作组成员先后拜访了温州市的 政府领导、协会、商会和企业家们,并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 流,让我对温州、对温州人、对温州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温州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浅谈一些自己的感想:一、我眼中的温州初到温州,放眼这个地方的城市建设,看到街上川流不 息的车辆和匆匆忙忙的路人。我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节奏和 活力,也感受到了此行工作的压力,我们能否开好这次推介

2、 会?招商工作能否有实质性的进展?诸如此类的疑问一 个个在我脑中浮现。后来通过温州人讲温州才对此有了新的 认识: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幅员面积22784平方公里, 辖3区2市6县,人口近800万,2007年全市GDP突破2000 亿元,财税收入实现300多亿元。2007年被评定为“中国十 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正如评委会所言:“温州是一个善于 分工,也乐于使用合力的城市;一个喜欢以小见大,更会以 小博大的城市;一个懂得无中生有的城市。她在创造价值的 同时,也创造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 领跑者,她清晰的脚印,让人们感受到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 力量。”这组资料充分诠释了温州这个城市

3、的能量,这里不 仅是中国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更是中国民营经济 的领跑者。二、我眼中的温州人人是城市的灵魂,200多万闯荡世界的温州人与500多 万创造各种经济奇迹的本地温州人,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温州 人品牌与温州优势。温州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白手起 家”、“以小博大”的草根经济,靠的是“敢为人先,特别能 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在所接识过的温州人中,我们似乎都 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亮点,感悟到差距。温州人的个性非常符 合市场竞争的要求,他们一是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 (人人都想当老板);二是不断追求,永不满足(逐利意识 强);三是异常勤劳,敢冒知进退、勇闯天下(不怕吃苦); 四是善于利用

4、地缘关系结成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 商会、协会组织)。这种精神与特质,恰恰是温州经济发展 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三、我眼中的温州经济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温州人以“敢为人先,特别能 创业”的精神,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并创造出了闻名遐迩 的“温州模式”。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当年遍布全市的家庭 作坊、马路市场,已被迅速兴起的工业园区、现代化的流水 线和专业市场所取代。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民营 企业13万余家,其中企业集团180多家,跻身中国企业500 强的有4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有30多家,民营企 业的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税收、外贸出口和从业人员分别 占全市总数的99%、

5、96%、75%、95%和80%,现全市拥有 30多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3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 牌产品,136个国家免检产品,一大批浙江省著名商标、省 级名牌产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党政官员、企业领导、专家学者, 都纷纷前往温州学习、考察、取经。也使这个城市一度成为 众人关注的焦点,成为各地学习的楷模。温州的成功带给我 们许多思考:为什么一个地处“穷乡僻壤”的小城一跃而成 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快速发展和崛起的动 力又何在呢?我想温州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温州独特的传统的重商 文化、与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与温州 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这几点要素

6、集中 到一起就能迸发出了一种巨大的能量,就能造就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的温州。温州的活力来自于创新,无论是改革开放 初期的发展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经济、小城镇体制改 革和运用市场机制搞城市建设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全国第 一”,为发展中的温州注入了不同阶段的活力,也才形成了 全国瞩目的“温州模式”;温州的活力来自于开放,政府放 手发展、放宽准入,使民营经济进入科技、教育、文化和卫 生等各个领域,一次又一次地开放,激起了创业热情、激活 了创造智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温州的活力 来自于民间,在几乎没有可利用自然资源的条件下,依靠老 百姓的力量,创造了“无中生有”的“两头在外”的经济, 充分整合民间资源,大力支持和引导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 一条“社会事务社会办”的路子。(此文系个人温州之行所见所闻和查阅相关资料后的 一些感想)三合镇党政办:阮锦2008年4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