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14843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体液的正常代谢p 体液平衡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平衡。p 体液平衡可因创伤、感染、手术及许多外科疾病等而被破坏。若代谢失衡程度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便可影响疾病的转归。严重的失衡可导致病人的死亡。p 渗透压的稳定是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的基本保证。第二节 水、钠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l 临床上失水与失钠常同时发生,统称为脱水。l 按失水和失钠的比例不同,脱水可分为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 p 水与钠的失衡常一起讨论:l 水、钠损失常相互联系、相互影响;l Na+潴留常伴随着水的潴留。l 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舌纵沟增多、眼窝下陷、小儿前囟凹陷等,统称脱水征

2、。l 由于脱水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异常所致的高热,称脱水热。l 在外科临床上等渗性脱水为最常见的类型。等渗性脱水的动态转化l 如未及时补充适当液体,因无形失水不可避免,可转变为高渗性脱水;l 如补给大量低盐或无盐液体,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护理措施一、控制病因: 按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二、实施液体疗法:(一)补液总量(“补多少”)1.生理需要量(每日需要量)2.已经丧失量(累积失衡量)3.继续损失量(额外损失量)(二)液体种类(“补什么”)1.生理需要量:按机体对盐糖日需量配置;2.已经丧失量:按脱水性质配置:l 高渗:先5%GS,后等渗盐,以2:1给;l 等渗:等渗盐、糖各半(1:

3、1);l 低渗:以等渗盐为主,重者先少量高渗盐;l 已休克者:先平衡盐液扩容,入3000ml者予胶体液500ml(6:1)。3.继续损失量:一般补平衡盐液,失水者补糖水。(三)输液方法(“怎么补”)l 液体补充以口服最好、最安全;l 静脉输液原则:一般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适度)后慢、液种交替、尿畅补钾的原则。 (四)疗效观察l 保持输液通畅l 记录液体出入量l 监测心肺功能l 观察治疗反应:包括精神状态;脱水征象;生命体征;输液反应;辅助检查等,以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处理异常情况。 判断正误:p 进食困难、禁食者供给:1.日需量2.继续损失量p 呕吐、腹泻未止者供给:已止者呢?1.日

4、需量2.已经丧失量第三节 钾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l 钾代谢失衡主要表现在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失常。l 正常血清K+为3.55.5mmolL。钾代谢失衡表现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临床上以前者多见。 一、低钾血症 l 血清钾低于3.5mmolL,即为低钾血症。 l 心电图检查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手段。护理措施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继续失钾;手术后病人应尽早恢复饮食;2.防止并发症:加强陪护、监测;3.补充钾盐:以口服最为安全;不能口服者可经静脉补钾。静脉补钾时应遵循四项原则:尿少不补钾;浓度不过高; 滴速不过快; 总量不过大。 二、高钾血症 l 血清钾超过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

5、。l 虽较低钾血症少见,一旦发生病人有心搏骤停的危险,故应重视和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 l 高钾血症可致病人心搏骤停,故一经诊断,立即积极治疗。l 除尽快处理原发疾病和改善肾功能外,还必须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1停止摄入钾盐 (禁钾)2防治心律失常 (抗钾)3降低血清钾浓度(转钾+排钾)第四节 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血pH值能保持在7.357.45之间,有赖于机体一系列调节机制:缓冲系统、肺、肾和组织细胞内外H+转移。 l 在某种疾病因素影响下,机体调节功能障碍或酸、碱异常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则可发生酸碱平衡失调。l 血pH7.45为碱中毒。l pH值的生命极限为6.8和7.8。l 酸碱平衡失调四种

6、基本类型: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l 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时,称混合型酸碱失衡(有时pH值可正常)。 一、代谢性酸中毒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l 导致HCO-原发性减少的任何因素均为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注意体液失衡动态变化,注意心、脑功能、送血气分析。2.消除或控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因素:配合处理原发病;保证热量减少脂肪分解后酮体的产生。3.及时补液:轻度代酸补液纠正脱水后可好转。4.对病情较重者须遵医嘱及时补给碱性溶液。常用的是5%碳酸氢钠溶液: (1) 5%碳酸酸氢钠溶液(高渗)不必稀释,可供静脉滴注。

7、但滴速应缓慢,首次用量24小时滴完。 (2) 碱性溶液宜单独滴入,其中不加入其他药物。 (3) 酸中毒时血离子化钙(Ca2+)增多,血K+亦趋增多,故常掩盖低钙血症或低钾血症。在补充碳酸氢钠后应注意观察缺钙或缺钾症状发生。代谢性碱中毒的护理措施 1.观察神经及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监测血气分析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改变。2.配合医疗方案,积极控制致病危险因素。 3.遵医嘱及时采取纠碱措施:l 对病情较轻的病人,一般补0.9%氯化钠溶液和适量氯化钾后,病情多可改善;l 对病情较重的病人,遵医嘱给氯化铵12g口服,每日3次。不能口服者可给 0.1mol/L的稀盐酸溶液缓慢静脉滴注。4.有手足抽搐者,遵医嘱

8、给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缓注。稀盐酸使用注意点(1)0.1mol/L盐酸需经静脉导管缓慢滴入腔静脉内,一般在24小时内慢速滴入。并根据血Na+、K+缺乏情况,同时补入等渗盐水和氯化钾。(2) 每46小时重复测定血Na+、K+、Cl-和HCO3-,因为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理方案。(3)药液稀释法:将新开瓶的12mol/L盐酸20ml,加蒸馏水至1200ml,即稀释为0.2mol/L;用玻璃垂溶漏斗或滤纸过滤后,再加入等量10%葡萄糖溶液使其成为0.1 mol/L等渗盐酸溶液。【小结】外科补液临床处理基本原则 1充分掌握病史,详细检查,分析体液失衡类型和程度,主要的失衡问题与并发的失衡问题

9、。2树立全局观念,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分轻重缓急,依次加以调整:恢复血容量,保证循环稳定;保持呼吸通畅和节律,纠正缺氧状态;重度高钾的治疗;纠正严重的酸碱中毒;恢复体液渗透压平衡;纠正其他电解质紊乱等。 3树立动态观念:l 重视机体自行调节和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动性,不单纯依赖检查结果和固定的公式;l 治疗过程加强补液观察,并监测血尿常规、血清主要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适时调整补液。治疗方法 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液来治疗体液平衡失调。输液时应考虑输多少、输什么和怎样输三个方面。1输多少 首日输液总量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需要量:(1)日需量 (2)已损失量 (3)额外损失量 2.输什么 即输

10、给何种液体。生理需要量的液体种类按机体对氯化钠、糖的日需量配置,并补以23g氯化钾;已经丧失量液体种类根据脱水性质(类型)配置;血容量不足或已发生休克者,应以平衡盐溶液为主进行扩容,同时要补给适量胶体溶液;额外损失量,按“同质”原则,即损失什么,补给什么。 3怎样输(1)输液的一般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少不补钾。 (2)输液的顺序:根据上述原则,输液的一般顺序是:盐、糖、碱、胶、钾。 (3)输液的速度:先快后慢,即当日液体总量的一半在开始的8小时内输入; (4)输液的观察。 P18 思考题 5.对其致病因素和身体状况的评估有何发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l 致病因素:摄入不足l

11、 身体状况:乏力、极度口渴、组织脱水征明显l 主要问题:体液不足该病人体液失衡类型与程度如何?l 中度高渗性脱水、低钾血症。当日液体补充量宜多少?观察治疗反应的主要观察指标有哪些?l 日需量1/2已失量200015003500l 主要观察指标: 精神状态;脱水征象;生命体征;输液反应;辅助检查实践一 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为何出现嗜睡、恶心、腹胀?l 致病因素:禁食后只补水、钠,未补钾l 身体状况:重视所有异常情况嗜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恶心:胃肠道功能抑制腹胀:肠麻痹心功能异常:心动过速隐藏问题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后,病人还有无体液失衡?l 无。术前准备的目的是尽量使病人各方面调整到最佳

12、状态,以期达到能耐受手术创伤的目的,防止出现死亡或意外。l 一般在临床应用方面称之为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补液营养)。该病人护理措施中还有什么不当之处?l 未补入继续损失量,时间过久有出现脱水的危险。继续损失量从何而来?容易出现何种脱水?l 胃肠减压l 高渗性脱水如何修正补液计划?第一个24小时:日需量+1/2已失量l 日需量:10葡萄糖溶液1000ml,5葡萄糖盐水1000ml,10KCl 30ml。l 已失量:胃肠减压3天总量,10KCl 60ml。第二个24小时:日需量+1/3已失量+继续损失量l 继续损失量:前一天胃肠减压量第三个24小时:日需量+继续损失量学习情境二锻炼查找资料的能力(作业)学习情境三l 病人,男,47岁,体重70kg。因急性肠梗阻3日入院。l 医生作出如下诊断:急性肠梗阻;等渗性脱水(中度)、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l 运用学过的知识,为该病人拟定一个当日补液计划(即定量、定性、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