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14817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高台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45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2.“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 )A精美的青铜酒樽B色泽鲜艳的粉彩瓷C削铁如泥的钢刀D田园

2、中闲置的曲辕犁3.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4.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5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生产 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 D.巩固封建统治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

3、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最具代表性的是( )A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C工场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7. 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主要国家:美国、德国B.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C.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的成果,使得生产力迅猛发展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

4、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十年“文革”9.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其“特”指的是特区( )A. 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 B. 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C. 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 D. 享有独特的政治地位10.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C.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11.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

5、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人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12.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13.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14.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 m1905com/bbs,网址设

6、置“1905”的 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1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社会福利制度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完备的法律体系16. 清代前期“苏城机户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A.封建的人生依附关系,属于雇佣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

7、.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7. 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潮流,依据主要是( )A.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的成果18.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进展19.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 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 B.点声波媒介C.印刷媒介 D.报纸、电视、和广播媒介

8、20.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C.使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完全瓦解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21.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2.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C.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的权利23.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甚至2008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体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 B.走向计划经济轨道C.通货膨胀,美元贬值 D.市场调节的作用丧失24.“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

10、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 )A. 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B. 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C. 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D. 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6.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 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27.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

1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材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为解决二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C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D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28.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29.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它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C它是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合并而成D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30.世界和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2005年4月出版后轰动了西方以及整个世界,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欧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第卷(

13、非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唐代,从事商业活动的的人有商和贾之别。前者被称为行商,他们将各地的物品带到各处的周市(定期集市)贩卖,或走街串巷吆喝,谓“呼卖”。后者被称之为坐贾,他居住在市肆的店铺里。招幌、市声(招徕顾客与促进消费为主要功能的声音,如卖糖的吹箫,茶肆敲响盏等)等传统的广告形式在唐代很为流行,并不断衍生出时代特色来。材料二:、“潘楼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糉子”“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材料三:乾兴元年(一二二年)六月真宗诏令:“在京都商税院并南河北市,告示客旅等。如有大段行货,须至赊卖与人者,即买主量行货多少,召有家活物力人户三、五人以上,递相委保,写立期限文字交还。” 材料四:“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市”的设置与经营特点。(2分)(2)材料二叙述了汴京城的“市场”有哪几种类型?(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市”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4分)(4)有人依据材料三得出“宋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他的论证有何错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