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4493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也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新乡市牧野区陵园小学 王玉红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古语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我粗略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自身展现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

2、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观念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平时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见到学生问早问好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模仿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就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要求学生每天7:50到教室早读,我就会在教室和学生一起读书;要求学生不在教学楼

3、内大声喧哗,跟学生说话时我一定会轻声细语。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会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有一天早上,学校要在8:00在大操场举行活动,而我们的清洁区就在大操场旁。我对值日生说,我们只有1分钟时间,大家要抓紧时间把清洁区打扫干净。可大约分钟后,我看到清洁区地面一片狼藉,有的学生在清扫,有的却在拿着扫把玩耍。这时,我二话没说,拿起扫把开始扫地,这时“奇迹”出现了:玩的学生不玩了,打闹的学生不闹了,所有人都加入到清扫的队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快就把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任何鼓动性的语言,事实证明,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去训斥学生。只要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

4、事做学生的榜样,注意自身修养,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就可以塑造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影响将更加深远。 二、以形式塑造美“习惯”要“习”才能“惯”,行为习惯都是在严格的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不是制止学生上课看课外书,也不是奖励式的惩罚,更不是向家长告状。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但是每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一定训练很久。而这必然就要求训练小学生的形式要美要多样。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应像传授其它知识那样,从他们的思维特点出发,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方法来引导。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评比

5、表”、“卫生红旗评比”“文明之星”“语言之星”等活动。另一方面是运用图片、讲故事、儿歌、教育动漫、做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去发现美、欣赏美,这样不仅能使孩子们增长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富有成效。当然,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是必然的,我们不要着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本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小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用欣赏发现美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

6、问题,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关注和表扬,小小学生更是如此,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更能激发小小学生建立信心。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都有自尊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度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难免有个别孩子会出现卫生习惯差,说脏话等现象,这时如果我们采取的是“暗示点拨法”。一个眼神、微微一笑、轻轻地摇摇头、摆摆手,这些细微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其领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尊重、理解和希望。当你与小学生接触久了,感情较深时,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7、”虽然某个行为后进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爱劳动,或是语言文明,或是爱听音乐,等等。此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行为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我们不仅要发现行为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对于我们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也许会让他更加的努力,也许从此他就变成了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前进生四、用行动创造美培养学生良好的

8、行为习惯是人们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而孩子的认知结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课堂问题与争鸣的“孔融让梨”怎么教也提到让学生明白:公平是分享的基础,但在这样的基础知识,大人应当礼让。也就是大人、老师的示范作用和环境对小学生的潜移默化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难于理解,自控能力差,在加之家庭环境的现实,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从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得到,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结合审美和艺术教育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通过艺术的熏陶,以美诱人,以美感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按照马卡连柯集体美的思想,

9、创设一个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室内外墙壁上挂名言名句,伟人画像等,让学生了解其内涵,领略人格美,激起崇敬之情。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根据学生个性加以辅助,使小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的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行为标准。例如:一、二年级对自己的标准是:注意自身的安全健康,养成天天做操,正确使用手帕的好习惯;养成正规的生活习惯,学会整理身边的东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说真话,说实话;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四、五年级对自己的标准是:生活有规律,有节制、有目标,要有上进心和求新精神;

10、培养自强、自信、自尊、自立的好品质,提倡善于合作、敢于竞争的精神风貌;胸襟坦白,愉快生活,了解自己特长,扬长避短;刻苦好学,会学善学,兴趣广泛,学有所长。要让小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小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自觉地去做。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小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洁净之美,让小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我们才能结合劳动教育,教会小学生创造美,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昨日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良好行为习惯决定我们的明天。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良好行

11、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他们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新乡市牧野区陵园小学 王玉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一句话,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深感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儿童期是关键期。陶老在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人格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三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又是一个重要转折期,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难怪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树立榜样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

12、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为处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往往富于幻想。生动活泼,易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大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必须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学生写字时,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而教师在上课板书时身子东倒西歪,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

13、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比较容易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更是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榜样;如表扬学习勤奋、刻苦、守纪、孝敬父母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 二、营造氛围 团队氛围是说一个班级团队的成员在共同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形成一种氛围,它能控制其成员的活动,进而影响该团队的特色。班主任和学生相处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如果彼此能相处融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效率是有帮助的。“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

14、育和管理。为了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交往、接触。或课间,或午休,或放学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并发动团队的成员共同出谋划策;在他们思想上出现偏颇时找他们谈心,深入了解学生内心反应,并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号召他的好伙伴与他玩耍、谈心。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上学期学校要举行花环操比赛,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的十天时间,我发现我与学生的距离几乎成了零距离。在学校体育单项比赛期间,有时我当陪练,有时为他们呐喊助威,虽说嗓子哑

15、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我相信“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级”定律是不变的。 三、积极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捷径是将养成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以达到践行的目的。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对学生进行了解父母,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孝敬父母。学会体贴是子女应有的纯真感情。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生日”、“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实践教育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听取父母的教导;其次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父母,尤其是体弱多病的父母,要更加体贴、关心、照顾,积极承担家务劳动,做一

16、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最后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的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既加强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有增加了养成教育的针对性。 四、加强检查 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巩固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根据训练的规范和要求,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过程进行检查、评价、调节和控制,使良好习惯得到强化并形成稳固的行为方式,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一个班级而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查督促,一天一公布,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每学期进行总结表彰,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热情的口头鼓励。如生活上做好事的给予表扬;学习上有进步的给予奖励;思想上有所转变的给予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