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14447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综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从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中止已久的高考到今年已32个年头,经历做学生参加高考,当教师组织备考,做教研员指导备考,又做教师组织备考,角色三变,不离备考。研教9年,执教18年,带毕业生进入第15届。负气备考有之,1999年(江南开发材料立意、洋务运动可逆观点、德国疆域变迁、抗战相持和外交成熟两选择)、2000年(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类比)、2001年(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2002年(丝绸之路与第二亚欧大陆桥),跟风耍巧,猜题压宝,时而有效,倡言“临阵磨刀,文综有效”。 寓理备考有之,注目高考,聚焦教改,夯实基础、强化重点。十年间,两闯北京,六进河南,北上哈尔滨和

2、长春,南下北海,西到重庆与西安,数10场讲座,场场都讲如何组织备考,看来高考不止,备考不止,讲座不止。如何组织备考,经验主义者会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教学跟着高考走。(本末倒置,言之成理)理想主义者(如考试中心领导)会说:高考跟着课改走,课标理念是高考改革的指挥棒。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正确的方略也许是用课改理念武装头脑,以高考动态指导行动。走到特教这位置,是否操得备考良方?虚伪使人伟大,诚实使人渺小。5年前议备考,“考点加底本,热点变题群”,我豪情满怀;现在谈备考,我也感慨多多,困惑多多。因此,愿借今天这个平台以一个现实主义者的名义与历史同仁共研备考思路。寓理帅气 宁静致远文综

3、历史高考走势管窥和历史备考策略刍议如何成功备考,一在准,即把准测量动向,针锋相对,二在优,即优化备考方法,节时高效。拓展开来,应是四句话:更新教学观念是前提,把准高考走势是保障,调适备考策略是关键,落实学法指导是根本。第一讲 洞悉考题特征 把准测量动向一、冷静地审视历史考题方家眼中文综历史学科命题意图: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只有把握住了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保证考试测量在历史观念方面的价值取向,保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同时,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

4、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杨宁一) 文综历史最大的挑战依纲不据本1.注意文史知识,强调历史概念。(1)直击学科必备常识,培养深沉历史感(2)揭示专用名词内涵,缜密学科思维2.重视基础主干,强化材料识读。(1)背靠教材,引导从微观史实角度发掘史学含义(2)提供多样化的情景材料,使老问题亮出新视角3.反映史学前沿成果及动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1)把中国史某些历史现象放到世界历史潮流大背景中考察,尝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认知中国近代现代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折射整体世界史观和现代化范式、文明史

5、范式。(2)注重材料性与情景性、探究性和思辩性、挑战性与创新性。4.凸显现代意识,折射时政热点(1)考查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开放意识、和平意识、科技意识、发展意识、环境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民主意识、民生意识、文化意识等。(2)近年命题反复选点:社会转型、制度创新、民主法制、经济运行模式、民族主义、国家统一、中外关系、中外比较、文明碰撞、社会生活、文史常识、治史方法、史观认知。 5. 加强综合趋势,保持较高难度二、准确地预测历史考势考查范围泛化社会常识、文史常识治史方法、史观认知呈现形式活化大事年表、文字材料统计表图、各种图象认知要求精化时空观念、概念内涵阶段特征、史论精义能

6、力层次深化微差比对、变相迁移精细探究、高度概括综合趋势强化情景对串、设问模糊知能渗透、科际迷失题设难度刚化逞露学力、张扬学术考量专业、超脱认知第二讲 直面教考现实 调适应对方略一、敏感地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历史命题倾向之一:具有直奔课标考素养的前瞻性。1. 破除知识本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方法胜过知识,巧妇难炊无米。2. 破除教师本位,树立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的意识。变静听式课堂为对话式课堂。让学生做对课堂有贡献的人。3.破除教材本位,树立教材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范例”的意识。“范例”意识与“底本”意识并见以达到严谨而开放。如讲中国近代化曲折以吴于廑世

7、界史中日比较为“底本”既专业、深刻、全面又免于生硬、旷远。4.破除学科本位,树立科际综合意识以问题为中心,立足“本家”,相机“串门”。在综合问题上,切切不要“深挖洞”,重点做好“广积粮”,同时坚持“不称霸”。 5.破除课堂本位,树立“社会是大课堂”意识。二、理性地预设整体备考流程历史命题倾向之二:具有依托主干考能力的深刻性。1.“一遍清” 与“三轮分步”辩“一遍清” 马拉松式教师“寻寻觅觅、点点滴滴”; 课堂“冷冷清清”; 结果“凄凄惨惨戚戚” 。“三轮分步” 符合记忆遗忘规律、知识增长规律、能力提升规律。2. 三轮分步定标,四化逐层夯实”的历史复习教学模式以“纲目结构复习专题线索复习中心(主

8、轴)延展复习”实现历史知识“子目要点化、章节图表化、专题线索化、中外一体化”的方略单元知识整合,枝节削减与认知拓展同重:瞄准基础,板块推进;收敛发散,启智培能。“宏微实活四步教学法” 阶段特征切入知识梳理展开专题讲析深化知能训练提高主体线索梳理,主轴呈现与专线挂靠兼顾:立足史鉴,避轻就重;内比外联,深化综合。五种意识统帅知行考纲导航意识、 “底本”拓展意识、专题创新意识、教材回归意识、现实因应意识、学科渗透意识重点问题延展,分科上课与联科讲座并行:回应现实,抓主带次;整体运作,分进合击。三、不懈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历史命题倾向之三:具有移情设景考领悟的灵活性。学生收获多少是判断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

9、标准背书不必要,死学太辛劳,熟读知之本,活记是高招,理解根子牢,应用见分晓。1.立足教材导读:读出整体,突出理论,揭示学习规律2.依据学情精讲:讲出层次,突出启迪,揭示知识规律四、高度地重视知识拓展历史命题倾向之四:具有背靠教材考基础的能动性。1.牢固树立时空观念。2.灵活领悟阶段特征。3.不放过每一重要概念的阐释。4.兼顾图文表注的综合解读。5.注意边缘知识延伸。6.强化对社会生活变迁内涵的发掘。7.傍依学术热点和社会焦点合理旁鹜。8.掌握基本治史知识和尝试用不同史观认知历史。9.努力领悟经典史料深化对历史现象和结论的准确把握与多维审视。10.尝试借助原始材料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究,克服偏左旧错

10、。五.精心地实行知识结构创新历史命题倾向之五:具有回应现实考认知的倾向性。1.建构中国通史专题可以加深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感悟2.建构国别史的多角度认知专线如五看美国:从统一规律看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与巩固、从综合国力提升看美国霸权地位攀升、从推动人类进步看美国历史贡献、从民主体制和人权状况看美国民主政治局限性、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看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又如五看日本:从世界发展大势看日本、从中日走西方道路不同命运看日本、从走扩张侵略道路看日本、从中日关系变迁看日本 、从日美关系变迁看日本。由大国崛起引发的思考分国立意,选点拉线: 英国重外贸与兴衰(从殖民地状况与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看英国的兴衰)

11、;美国重体制与兴衰;俄国和日本重国情与革新发展; 法国重思想理论与社会进步;德国重民族主义双重作用(从强权政治与民族主义看德国疆域变迁)。3.建构中外打通专线十分必要如:古今中外的农业意识与政策包括中国古代重农意识源流与土地赋税制度演变、中国近代具有革命色彩的土地赋税纲领、中国现代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及调整、世界近代现代史上部分国家农业土地政策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四部分。4.专线建构决非知识要点的排列组合,而要抓住阶段特征,变换认知视角,折射现实问题。如:世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推动和制约因素可拟列古代社会的跨区交往及其局限、手工工场的出现导致世界市场萌芽、工业革命的发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

12、工业革命推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市场的变化、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市场(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 、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观的变迁、多极化背景下世界市场发展的两大趋势等子目梳理。5.突破“常模” ,多角度多层面认知重大历史专题是精化知识掌握、深化知识理解和活化知识运用的有效途径如三次科技革命三次技术革命与近现代自然科学(牛顿力学与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电磁学、化学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及工业化的影响(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社会新发展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1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及地域联系的影响(蒸汽时代与各地密切联系、电气时代与世界密不可分、网络时代与全球化) 、三次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近代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轻工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出现;工业国家向重工业为主导转变,美、苏呈现出两种不同模式;三种基本模式的齐头并进与相互影响)6.依托教材发掘和串联与社会焦点、学术热点相关的非线状知识,建构创新专题,或聚散金碎银为拼盘,或以线串珠成整体非常关键如中外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美国从独立前的“美利坚民族” 、“大陆”意识到内战前的“联邦主义”,从泛美主义到“美国优先” 、“良性霸权”;法国启蒙思想家“专制之下无祖国” 、大革命期

14、间马赛曲表达的民族意识、拿破仑战争(大国沙文主义)刺激下欧洲民族主义勃兴;德国民族主义与统一、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及法西斯主义(大陆政策世界政策)、民族主义与欧共体及欧盟;俄国沙皇大斯拉夫主义、列宁“苏联”思想、斯大林大国主义和老子党意识、美苏争霸;日本从明治维新前救亡观念到民族优秀论(天照大神子孙)及由此衍生“脱亚入欧”观念和大陆政策、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右翼分子皇国史观。中国古代“华夷之辨” (唐太宗“独爱如一”)和“中外大防” (乾隆“不藉外夷”);近代“师夷” 、 “中体西用” 、维新派自强不欺、义和团“扶清灭洋” (德皇“黄祸论”)、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孙中山民族主义内涵及其演变、共产党的民族观念和国际主义等。六、机巧地生成知能训练历史命题倾向之六:具有手脑并用考创新的综合性。1.把准考情选练:练出新意,突出典型 “剽窃”好题,“改造”陈题、 “创造”新题、剔除错题、校订疑题、放弃刁题 。2.针对学情点评:评出规律,突出诱导注意对症下药,实施分类指导。结语考教关系?龟兔赛跑一个不打嗑睡的兔子,一个不示弱的乌龟依势备考总如看着开在彼岸的莲花欲接近而不可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