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13994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端午的鸭蛋云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导学案编撰人:裴云芳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 教师寄语:喝到故乡水,想起故乡人。【学习目标】l 知识与技能: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2、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3、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l 过程与方法:1、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2、在反复研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讨论、交流。l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

2、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曰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3. 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学习方法】1、自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拓展延伸法 【课前预习】 1、自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端午节的起源、有关习俗。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o)记事。著有散文集

3、汪曾祺自选集。写作背景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粽包节等。时在 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和大端阳之分(五月十五)。 2、端午节的起源,普遍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另也有说是纪念替父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等。3、端午节的礼俗、食俗。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就有段无避恶去毒的礼俗。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驱除蛇蝎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菖蒲酒;小儿挂香袋、系五彩丝;赛龙舟;吃咸鸭蛋,吃粽子等。都取避邪之意。【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门楣( )苋菜( )籍贯( ) 络子( )囊萤映雪( )车胤( )城隍庙( )腌鸭蛋( )2、

4、解释下列词语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莫名其妙:囊萤映雪:【自学反思】1、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2、从你预习的过程中,你发现,学习本篇课文,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了解到了中国怎样的传统文化?【课堂展示】一、由传统节日导入课文。先让学生说出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读下列古诗猜出我国的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跟端午节有关的文章,那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二、自主探究。自读课文,

5、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自读课文,独立思考。)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在这些风俗中详写了哪些?(重读第一自然段)_。2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重读第二三自然段) _。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端午节鸭蛋的风俗呢?(重读第四五自然段)_。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1、在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第一部分(第 至 自然段):第二部分(第 至 自然段):第三部分(第 至 自然段):_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_四、品味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

6、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相应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让学生找出各自喜爱的语句,在这个环节里,着重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平常生活乐趣,品味汪曾祺的语言,了解其语言特色)例如_五、总结课文端午的鸭蛋,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品味节日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从鸭蛋里品味生活的滋味,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反馈评价】 六、 达标测试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门槛( )腌蛋( )车胤( )

7、门楣( )苋菜(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曾经沧海难为水:莫名其妙:囊萤映雪:3、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作者_,江苏高邮人,_家。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_ _ 。七、拓展迁移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作业布置】回想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写一篇自己的体会 。 【课后反思】同学们,你们经过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写作方法;同时,对本课的内容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弄懂,告诉老师!【课外阅读】粽 子吃粽子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就使人格外地思念故乡,思念

8、那里活鲜鲜的芦叶、思念那里家家户户都在包着的粽子。就像回到了故乡的田野、沟边上似的端午前几天要去采芦叶了。有沟河的地方就有芦叶,只管采就是了。但包粽子的芦叶须得采宽一点、老一点的,不像是做卤哨的叶子,要嫩而小。满村的人,每家都由一名小孩或姑娘或刚过门的媳妇去采,或是鱼贯而行,或是隔沟相望。这样的时候,大抵总有一个爱说笑的领头说笑话,话头自然是刚过门的媳妇,或是将要出嫁的姑娘。乡下会说笑话的人不仅是能言善辩,而且很富有想象力,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自然,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另有乐趣:在沟的两边掷泥块,或者干脆拣沟面窄的地方,像青蛙一样蹦过来,跳过去。我们去采芦叶的时候,母亲便在家里淘米、剥花生,或者

9、挑一些过年留下的大红枣,夹杂在糯米中间。更有讲究的,是将一小块瘦肉也包进去,称为“肉粽”。但,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早,家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面粉粽子,母亲叫它麦粽,一个粽子里只能找到一两粒花生米,不过,一样是很香很甜的。包粽子是一门很巧的手艺。在我们家乡,新过门的媳妇倘若不会包粽子,那是要被一些老太婆背后取笑的:“哼,连粽子也不会包,真是越来越新式!”粽子有各种形状,最常见的是宝塔粽尖尖顶,三角形的底座,约有半市尺长短。心灵手巧的媳妇还会包连环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线牵连着。还有别出心裁的“明牙粽”“关门粽”“方粽”等等。家家户户都包粽子,但左邻右舍串门时却又一定得吃主人的粽子把芦

10、叶从下面剥开,用两根筷子戳进底部,从宝塔尖上开始吃起。这个时候,满屋满村都是芦叶的清香。不仅是自己吃,还要挑包得最好、最大的几个,用红线串着扔到河沟里去。连农民也知道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钢的诗人!“屈原是跳到家门前的河沟里淹死的吗?”儿时我天真烂漫地问过母亲。一字不识的母亲当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她只是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汨罗江、长江和我故乡的小河、小沟,确实是一脉相连的阅读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记叙了许多细小的事情,如:_ 、_、 _、_等,这些细小的事情是以_为线索串联的。2、第三段主要写小孩、媳妇、姑娘采芦叶的情景和乐趣,“鱼贯而行”“隔沟相望”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 3、文章最后说“汨罗江、长江和我故乡的小河、小沟,确实是一脉相连的”的含义是什么? 4、请将第一段的大意用一句很有名的七言诗句概括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