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13983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贵的沉默》_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贵的沉默 说课稿一、教材解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线索,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为描写的主要内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 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深入品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使孩子们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要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 主动地回报父母之爱。 二、说教学目标 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品读,在深

2、入品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使孩子们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要学会去了解、关心父母,主动地回报父母之爱。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心情变化及其心理活动。预设要完成的目标是: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心情变化及其心理活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是理解孩子们兴奋到沉默的情绪变化,教学难点是透过人物 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体会其心理活动。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三、设计理念 1、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追求,注重扎实地组织语言学习。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需要同时关注文

3、本的人文情感价值与工具理性价值。语文教学最大的人文价值乃是获取工具理性,习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这篇课文可以说是“爱的教育”,但是,如果仅仅是去探讨其教育意义,就会陷入说教、灌输的泥潭,而不能让这种内涵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我采用了“加强工具性,促成人文性”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扎实地开展好字、词、句整体感知等基础性环节之后,再通过朗读、品悟,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和人文关怀。努力体现语文味。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4、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我也尽量放手让孩子自主感知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整体感知意识。在研读中,也采用了自主朗读,自我发现的方法,去让学生探究文中的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在交流的进程中相机诱导,组织多形式的朗读,营造课堂学习的趣味场,由学习形式上的创新来增强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以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看

5、图,找文中的重要词句,再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解决本课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为什么这片沉默给了老师很大的享受?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地获取课堂生成的信息,紧紧围绕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激励评价、适时引导,合理取舍,从而构筑起活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6、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上课前我先问孩子们,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知道吗?生日那天他们为你祝贺吗?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孩子们一定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在孩子们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时候,我话锋突转,问道:“那谁知道父母的生日呢?”这时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知道。“谁又给父母过过生日呢?”此时此刻,我相信教室里是安静的。这时,

7、我顺势导入新课:“有一群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在同样的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可贵的沉默。”教师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我基本上是进行了课文内容情景再现,这样孩子们会有更深刻的切身感受,容易与课文中的孩子们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二、图文并茂,感悟情感 在听完老师的范读之后,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选用文中的词语表示插图中孩子的情绪。思考:文中开始时班级为什么热闹?哪些地方引起你的共鸣?这些问题的设置能让学生把读文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人关爱着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为什么热闹之后又沉默了?通过问题的提出自然引到第二幅图,引

8、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意识到爱是相互的,爱需要给予和表达。这样设计,让孩子结合插图,做到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深化情感 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感受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理解情绪变化的基础上,懂得沉默的可贵。我是这样设计的: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强化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挖掘课文中可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品析关键词句,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沉默

9、前孩子们的表现)让学生从孩子们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如: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兴奋、-快乐的交谈。其次是结合插图,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沉默时孩子们的表现)让学生找出描写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对比后,孩子们感到惭愧。我再次出示课文中“我悄悄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之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这段描述,读后提出问题:“孩子们不知父母的生日为什么还说孩子们可爱呢?”引导学生去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中,从内心里产生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想法。这正是作者和我们要寻找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在探究体验中,学生走进了

10、文本,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在课堂的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我又设计了小组交流并汇报: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 用具体行动表达爱:在实际生活中,你打算以后为父母做些什么事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提示:母亲节)、(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感悟和体验到了爱的真谛。使学生知道了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回报爱。这样的对话过程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这沉默的可贵之处。五、布置作业与板书设计 以制作爱心卡活动教给学生怎样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板书设计凸显出本课主题:子女得到父母的爱,也要给父母付出自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