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139743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阶段目标的解读这是2012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写作部分,加粗字词均为改动部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3-4年级)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能用简短的

2、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第三学段(5-6年级)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

3、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相对而言,在第二学段中,写作课程标准改动最大。这也正是我新学期要面临的中段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尤其第二条和第四条的规定,我们发现目标界定的更加清晰。新课程写作教学改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在这里谈一点个人体会:一、 淡化技巧训练,注重生活积累 尤其对于中低段学生而言,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和兴趣,中年级的教学中的是积累和信心。除了中低段对标点符号的要求和把想写的印象深刻或感兴趣的内容写清楚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 高年级的学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但对积累素材,却作了具体的规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在小学阶段,标准淡化了写作技巧训练,而更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二、 注重写作过程,评价要实施与作文的每一个环节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可见,标准非常关注写作过程,无论是写作前(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评价),还是写作时(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

5、发展情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或者写作后(“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学生的表现都作为评价的内容。然而,以往我们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只看作文本身,这也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作文的评价一直是一个引起广泛注意的问题,问题的焦点是对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的评价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得到的只是一个低分或者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甚至有些评语还很不具体,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失去信心和兴趣。三、 突出写作主体,关注个体生命体验标准在对写作的要求上,也非常强调“自

6、己”,倡导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基于此,标准在“写作”阶段的目标是“写自己想说的话”,“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此外,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更明确地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相对于过

7、去教学大纲中“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标准则提出“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化的导向更加鲜明突出。”这样,学生的作文自然多了些真实、童真、童趣。四、 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相融合,关注生活现象,倡导研究性写作如果仅从“写作”的要求来看,标准对小学生是否应该进行综合性研究写作似乎没有明确规定,但是,结合课程改革新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来看,它同样适用于小学生进行研究型写作。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第一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第二学段)“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第三学段)写作的境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而是有好多想法和印象深刻的事以及独特感受让你忘记自我地流泻与笔端。我想,保护兴趣,注重积累,尊重体验,学会修改与润色,这都不是一句口号,要我们老师动足脑筋,指导自己操作的每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