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 (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13964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通八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一第 五 单元课时1课题认识人民币(1)学校八小备课人李攀教学内容分析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对人民币也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购物、上车买票,积攒零钱等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难点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我国人民币的品种较多,从币值看:元、角、分;从材料看:纸币、硬币;版次看:新版、老版,为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材出示了整套人民币。只是当时还没有现在新发行的5元、5角,教学时,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旧版的人民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三、换线游戏:四:小结: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课件

3、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2、认识人民币(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a:汇报认识情况(,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

4、分的单位是什么?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4)、元、角、分的关系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问:你知道1元()分吗?3、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1)我指人民

5、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4)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 )个1角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观察课件(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学生口答)学生回答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小组内动手换一换。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例1 例2 利通八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一第 五 单元课时2课题认识人民币(2)学校八小备课人李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

6、实的购物活动,而购物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找钱、换钱等问题。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换钱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通过换钱活动,梳理角币之间、元币与角币之间的关系,了解元币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元=10角 1角=10分难点: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通过多种活动,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学生年龄小,社会实践能力差,教学中可以通过摆、换、模拟购物等多种活动帮

7、助学生认识人民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二、新课三、巩固练习四、思维训练五、课堂小结:1、1元=( )角 10角=( )元2、请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例31、引导学生思考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一张10元可以换( )5元、一张10元可以换( )2元和( )张1元2、学生之间进行换钱游戏例4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面值是多少?教师这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1角=10分 10分=1角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P49

8、做一做师: 10元能买什么?3、游戏:模拟购物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师: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如果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哪种可能性大?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举手回答动手摆一摆小组活动后汇报小组内进行换钱游戏100元 1分上前和老师换钱学生独立操作,订正说凑成的钱数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1)选出三个柜长(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举手回答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利通八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一第 五 单元课

9、时1课题简单的计算(1)学校十四小备课人李炜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增加了认识商品价签(以小数表示)的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商品的价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一般都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的,而一年级学生还没学小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材只出现到角的价签,并且回避了小数的意义,只是通过(P50例6)结合几种商品的标签,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由此认识商品价签的含义。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难点: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

10、教法设计、学法指导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概况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在课后布置学生进行商品价格的调查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二、新授。三、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口答:1、3元=( )角 50角=( )元2、8元=( )角 70角=( )元1、教学例5。出示例5的课件,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2、教学例6。出示例6课件。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

11、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右边表示几角注意区分:3.50元(3元5角)与35.00元(35元) 3.50元(3元5角)与5.30元(5元3角)1、课本第5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2、本第51页“做一做”。3、在()里填上“、=”45角()5元4角 2元3角

12、()23角30角()1元3角 7元1角()17角4、利用练习九的第9题,计算下面的题小明有15元,可以买什么,什么东西买不了?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学困生回答,全班订正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试着回答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说给同桌的同学听,和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完成先同桌交流,再独立完成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利通八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一第 五 单元课时1课题简单的计算(2)学校十四小备课人李炜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创设了许多购物情境,如P51例7,通过买两种不同价钱的气球,一方面加深对小数表示的价签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解决购物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加法)。P52例8(减法)P8687安排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成售货员、顾客购物,使学生在交钱、算钱、找钱的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解决在购物活动中的有关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计算的算理3、通过学习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