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应急措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13886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燃易爆应急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易燃易爆应急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易燃易爆应急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易燃易爆应急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易燃易爆应急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燃易爆应急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燃易爆应急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燃易爆物品的装卸运输要求5.1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应事先进行严密检查,发现容器和包装物 损坏、不牢固或渗漏时,必须进行重装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后,方可 装运。5.2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和其它可燃物品混合装运。5.3互相接 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不得混合装运。5.4受照射后容易发生 燃烧、爆炸的物品,装运时应采取防止照射的措施。5.5遇水燃烧的 物品,装运时应采取防水的措施。5.6装运过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载工 具,应彻底清除遗留物。5.7进入易燃易爆物品库区的汽车,应按库 区要求安装汽车排气管火星熄火器。5.8载运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 不得同时载客。5.9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轻搬、轻放、防止撞击

2、、 摩擦、翻滚、拖拉、重压、倾倒。5.10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在行、包裹中托运。5.11到 外地运输易燃易爆物品时,应事先向公安、消防部门办理运输许可证。 6贮存要求6.1易燃易爆物品应该分类贮存在专门地点,不得与其它 物资混合贮存。6.2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和场地,应保持阴凉、 通风、干燥、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不准架设临时性电路,工作 结束或下班,应进行防火检查,切断电源。6.3对互相接触容易引起 燃烧、爆炸的物品及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应隔离存放。6.4遇水容 易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不得存放在潮湿或容易积水的地点。6.5 受照射容易发生燃烧、爆

3、炸的物品,不得存放在露天或者高温的地方, 必要时,应采取降温及隔热措施。6.6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质引 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由保管人定期进行检查,并有检查记录,防止 自燃爆炸。6.7易燃易爆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完好无损,如发现破损、 渗漏,必须立即进行安全处理。6.8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场地, 必须有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如巡回检查制度、物品保管领用制度、防 火规定等,做到各种原始记录完整。6.9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点, 应配备品种数量充足的消防器材,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1 2 3 4* 6.10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地点应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语和“严禁烟 火”的标志。6.11不准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

4、库房、场地附近进行 可能引起火灾的作业,特殊情况,须经经营部同意,并采取安全措施 后,方可进行。6.12氢气瓶、乙炔气瓶严禁与氧气瓶混合存放,不 得靠近热源,与明火作业地点的距离不小于10米。7领用要求7.1 申请领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写明物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及 技术要求,办理领用手续,妥善管理。7.2各单位应严格控制易燃易 爆物品的现场存放总量,试验、研究用料每种数量不得超过10Kg ; 生产用料每种数量不得超过200kg,现场存放应符合本制度第6条有 关要求。8火灾扑救8.1易燃易爆物品的装运、保管、领用人员应 了解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掌握相应的扑救常识,学会使用灭火器 材。8.

5、2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应根据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 采取相应的扑救方法和灭火器材进行扑救。8.2.1金属钾、钠、钙、 镁、钛、铝粉及电石等各种忌水的物质不能用水灭火。8.2.2比水轻、 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须采用泡沫灭火,若不够时可用喷雾水 和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8.2.3比水重、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 可以用水灭火,亦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8.2.4溶于水的 易燃和可燃液体可以用泡沫、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8.2.5对粉尘状 固体着火,不能用密集水流灭火,应该用二氧化碳、氮气或雾水灭火, 铝粉用细砂灭火。8.2.6对于其它固体物质着火,可以用水,亦可用 其它灭火剂灭火。8.

6、2.7扑救气体火灾时,首先要切断、堵塞气体来 源,并用密集水流或二氧化碳、氮气灭火。灭火时人要站在上风处。9废物处理9.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易燃易爆产物及报废物品应妥善处 理,不得随便倾倒、抛弃。9.2需要公司集中处理的易燃易爆废物由 经营部会同产生废物的单位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0奖惩10.l 各单位应每月进行捡查。保管人应经常进行检查。经营部不定期进行 检查。10.2对于违犯本制度,造成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视情节 和损失程度进行处罚。11动火规定11.1易燃、易爆工房严禁烟火, 不准使用电炉和其它明火热源。3 4*生产用电炉应有准用证。 11.2易燃、易爆工房进行生产期间,工房严禁进行施

7、焊或动用明火。 11.3易燃、易爆工房因工作需要进行明火作业时,首先由生产单位的 安全员自查,确认符合动火条件时,向公司经营部提出申请,经经营 部有关人员现场检查后办理动火手续。11.4焊工和其他动火人员在 作业前要熟悉现场环境,如发现不符合安全要求,不能作业。焊工和 其他作业人员在未接到动火证前不准作业,现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有 权拒绝作业。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应急预案一、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应急预案为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预防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引起火灾、爆炸和减少 火灾危害,保护人、财物的安全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宗旨切实做好防火防爆工作情况,特制定如下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应急预案:本应急预案适用

8、 于洗油加工岗、油析岗等。(一).组织及职责1. 一旦发生事故时,全体在岗员工统一编入中心化验室应急组织,必须服 从全室的统一指挥。2. 在岗操作人员应认真进行岗位检查,发现事故险情,应立即上报化验室 主任,并及通知与本岗有关联的岗位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 损失降低最低的水平。(二).报警方式1 .发生火灾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主打报火警,同时通知与本岗相关 联的岗位,以便采取应急措施。2.实验中由于大量使用可燃有机溶剂,在加热抽提、溶剂回收、明火操作 时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化验室报告。同时 通知与本岗相关联的岗位,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在灾害较大无法控制时

9、, 要立即拨119报警。同时要立即拨打院安全防火报警。3 .发生人员烧伤、中毒或窒息等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 应立即拨打化验室报告,情况严重时,应立即拨打或110求救,同时立 即向院有关部报告灾情。(三).应急措施1 .实验操作中发生着火时:火势小时,在岗人立即用消防器材灭火,火势 大时其他人马上用消防器材灭火,一人应立即拨打向化验室、生产运行 安全科报警,启动所有灭火设施。2 .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化验室消防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指挥小 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看是否需要疏散周边居民和员工)3 .通讯物资供应组成员打报119火警后立即指派专人负责到研究院大门前迎 接和引导消防车

10、进入事故现场并及时将事故汇报研究院指挥中/同时打 120,请求医疗支援3 .现场疏散组立即前往各既定路线疏散附近围观居民和员工按指定路线进 行撤离,同时安排人员在各路口阻止前往事故地点的无关人员和通行车辆。5. 室科研生产运行员立即调度各项化验生产工作停止,全力投入抢险。6. 操作人员立即切断事故发生地和邻近实验间的总电源、气源及一切可诱 发事故的因素。7. 中心化验室总指挥带领全体员工立即携带消防器材奔赴现场灭火8 .在事故无法控制时,现场指挥立即组织全体员工撤离事故现场。9 .专业消防队到达后,由现场指挥负责报告火情,火场发生地连带不安全 因素等,并负责指挥消防车供水,协助灭火,听从指挥。

11、10 .医院人员对伤员进行包扎,利用救护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四).事故处理1 .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小时 (从发现起计算。2 .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书面报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3. 发生事故的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单位、部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4. 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恢复生产。5 .责任分析:划分事故责任,确定是突发的责任,人为责任,还是仪器设 备、材料、结构和试剂等自身缺陷引起的责任。二、可燃压缩气体应急预案为加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预防高压可燃气体 引起火灾、炸和减少火灾爆炸危

12、害,保护人、财、物的安全,本着“预 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宗旨,切实做好防火、灭火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可燃压缩气体应急预案: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所 有使用氢气瓶的岗位。(一).组织及职责1 .一旦发生事故时,全体在岗员工统一编入中心化验室应急组织,必须服 从全室的统一指挥。2 .在岗操作人员应认真进行岗位检查,发现事故险情,应立即上报化验室 主任,并及时通知与本岗有关联的岗位,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事故 控制在最小程度,损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二).报警方式1 .发生火灾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主打报火警,同时拨打院安全防火 和化验室报告。同时通知与本岗相关联的岗位,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13、。2 .仪器设备电源线、插头插座等因老化,过载、连接松动时,发生打火、 出现火前烟雾或过热的烤焦气味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化验室报告。同时通知与本岗相关联的岗位,以便采取应急措施。3 .发生人员伤害、中毒等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立即 拨打化验室报告,受伤严重时,应立即拨打求救。(三).应急措施1.实验操作中发生着火时:火势小时,在岗人立即用消防器材灭火,火势 大时其他人马上用消防器材灭残一人应立即拨打向化验室、生产运行 安全科报警,启动所有灭火设施。2 .中心化验室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立即启动(指挥小组可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看是否需要疏散周边居民和员工)3 .通讯物资供应组成员打

14、报119火警后立即指派专人负责到研究院大门前迎 接和引导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并及时将事故汇报研究院指挥中/同时打 120,请求医疗支援。4 .现场疏散组立即前往各既定路线疏散附近围观居民和员工按指定路线进 行撤离,同时安排人员在各路口阻止前往事故地点的无关人员和通行车辆。5. 室科研生产运行员立即调度各项化验生产工作停止,全力投入抢险。6. 操作人员立即切断事故发生地和邻近实验间的总电源、气源及一切可诱 发事故的因素。7. 中心、化验室总指挥带领全体员工立即携带消防器材奔赴现场灭火8 .在事故无法控制时,现场指挥立即组织全体员工撤离事故现场。9 .专业消防队到达后,由现场指挥负责报告火情,火场发

15、生地连带不安全 因素等,并负责指挥消防车供水,协助灭火,听从指挥。10 .积极协助医护人员现场救援和对伤员进行包扎用救护车及时送到医 院抢救。11 .非可燃气体的钢瓶一旦发生泄漏,岗位人员必须立刻关闭 钢瓶阀门,采取有效手段,避免气流喷向人体或发生意外事故等。(四).事故处理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时 (从发现起计算。2 .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书面报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3 .发生事故的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单位、部 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4.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恢复生产。5 .责任分析:划分事故责任,确定是突发的责任,人为责任,还是仪器设 备、材料、结构和试剂等自身缺陷引起的责任。6 .事故现场处理完毕后,按照事故处理三不放原则,进行事故处理,最后 恢复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