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48613883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十五篇) 篇一 2024计算机生产专业实习报告2850字 硬盘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运行计算机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目前绝大部分都存储在 硬盘上。硬盘在各种各样固定存储设备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它是计算机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 必备常识篇 说到了解硬盘,我们首要的一步是了解一些有关硬盘的常识。关于硬盘,最重要的不外乎结构、磁头技术、接口、容量、单碟容量、缓存、转速、数据传输率等概念,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1、结构 现在绝大多数硬盘在结构上都是温彻斯特盘。从1973年ibm生产出第一块温氏硬盘以来,后来的硬盘基本都沿用了这一结构,即采用温彻斯特(winches

2、ter)技术,其核心就是:磁盘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转,磁头悬浮于盘片上方沿磁盘径向移动,并且不和盘片接触。 2、磁头技术 硬盘读取数据是通过磁头来完成的。最早的传统磁头是电磁感应式磁头,这些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由于硬盘读、写操作的不同,这种二合一磁头就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对硬盘的设计造成了不便。后来的硬盘开始采用mr(磁阻磁头技术)磁头这种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磁感应磁头,而mr磁头则作为读取磁头磁阻。这样便可以得到更好的读/写性能。m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来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准确性也较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

3、而提高了盘片密度,扩大了盘片的容量。然而,随着单碟容量的不断增加,终于到了mr磁头的读取极限,于是gmr(巨磁阻磁头技术)磁头诞生了,现在单碟容量超过5g的型号都采用了gmr磁头。进入_年后,几乎全部硬盘均采用gmr,gmr磁头技术是在mr的基础上开发的,它比mr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正在基于越来越先进的磁头技术,才使硬盘单碟容量越做越大成为可能,目前最新的磁头是基于第三代巨磁阻磁头技术。 3、接口 硬盘的接口方式可以说是硬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这点从scsi硬盘和ide硬盘的巨大差价就能体现出来,接口方式直接决定硬盘的性能。现在最常见的接口有ide(ata)和scsi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移动

4、硬盘采用了pcmcia或u 接口。 (1)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最初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联合开发,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制定标准,所以又称ata接口。我们普通用户家里的硬盘几乎全是ide接口的。ide接口的硬盘可细分为ata-1(ide)、ata-2(eide)、ata-3(fast ata-2)、ata-4 (包括ultra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与serial ata (包括ultra ata/100及其它后续的接口类型)。基本ide接口数据传输率为4.1mb/秒,传输方式有pio和dm

5、a两种,支持总线为isa和eisa。后来为提高数据传输率、增加接口上能连接的设备数量、突破528m限制以及连接光驱的需要,又陆续开发了ata-2、atapi和针对pci总线的fast-ata、fast-ata2等标准,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6.67mb/秒。1996年昆腾和英特尔合作开发了ultra dma/33接口,严格说来,这已经不能算ide接口,而应称为eide接口,它采用pio模式5,数据传输率达到33mb/秒。1999年昆腾又推出了ultra dma/66接口,传输率为ultra dma/33的两倍,采用crc(循环冗余循环校验)技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且使用了80线的专用连接电缆

6、,现在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即为ultra ata/66。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后,最有前景的硬盘接口类型则该是ultra ata/100了,它的理论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可以高达100mb/s。 (2)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ystem interface): scsi并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接口。由于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所以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系统占用率极低,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这种接口的硬盘大多用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场合。 4、容量 容量可以说是用户对硬盘认识最多的一个技术指标,它的单位是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影响容量的两个因素是单

7、碟容量和碟片数量。顾名思义,单碟容量也就是在单张盘片上所能存储的信息容量,单盘容量越大,实现大容量硬盘也就越容易,寻找数据所需的时间也相对减少。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是越做越大了,一般都可以达到20g。单碟容量提高的同时,硬盘的生产成本也随之而降低,这也是为什么硬盘厂商竞先推出高单碟容量的硬盘产品。你有时在检测硬盘时可能会发现厂家标称的容量和电脑检测的容量不一致,这是由于他们采用的换算单位不同,厂家多以1000进制换算,即1mb=1000byte、1gb=1000mb,而电脑中多用1024进制换算。 5、缓存 由于cpu运算与硬盘读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速度差异,为了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

8、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硬盘缓存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作用一样,是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当然缓存越大越好。目前ide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到2m之间,主流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 6、转速 转速指的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其单位是rpm(round er minute,每分钟旋转次数),它直接影响硬盘的数据传输率,理论上转速越快数据传输率就越大。目前ide接口的硬盘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和7200rpm(转/秒),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可达7200

9、到10 ,00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更快的转速可以使盘片转动一周的时间减短,使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寻道时间减短,更快地寻找所需要的数据,同时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会提高,使读写速度加快。 7、平均寻道时间 这个指标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它是代表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需要注意的是它与平均访问时间有差别。平均寻道时间越小越好,现在选购硬盘时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毫秒的产品。 8、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

10、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 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 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 ,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30mb/s到45mb/s,这比ultra ata/100的100mb/s低多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9、外部数据传输率 这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勾的,因此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的是ultra ata

11、/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而采用目前最新的ultra ata/100接口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即可达到100mb/s。对于scsi硬盘,若采用最新的ultra 160/m csi接口标准,其数据传输率可达160mb/s,fibra cha el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将可达200mb/s! 10、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 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技术指标外,影响硬盘性能的还有道

12、至道时间、硬盘表面温度等因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说实话,一口气说这么多专业性挺强的内容,不但你可能难以消化,就是我的头都大了。但之所以坚持讲这些术语常识,只是希望你对硬盘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对硬盘一无所知。 篇二 华科计算机生产实习报告2450字 华科计算机生产实习报告范文 华科计算机生产实习报告 1、概述 由于自己本科期间大三、大四的课程很多没有合格,经过一年的努力还剩下很多课程设计没有完成,于是自己在家人的要求下,选择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亲戚朋友公司里面实习,一方面不会离学校太远,可以方便回学校进行课程的重修和考试,另一方面不用花费太多的经历在工作上,在业余时间可以复习考试。 虽然公司

13、不是典型的it和软件公司,但是也属于计算机领域的范畴,主要业务是电脑(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安装和维修、服务器的安装和维修。对于在学校里面只接触到软件和基础理论知识的计算机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地机会去熟悉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业务和实践知识。 虽然动手实践并没有像理论知识那样复杂和深奥,但是却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很好地掌握,对于一个没有经常接触计算机硬件的人来说,很多地方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所措,这就是理论和动手实践的差别。 通过一个月来的实习,通过多次亲自动手来组装台式机电脑和参观实验室的服务器,自己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系统安装过程,以及基本的电脑维修技术,对于计算硬件有了更详细

14、的了解和更亲切的体会。 2、实习内容记述 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围绕着台式机组装和操作系统安装展开,当然也包含一些琐碎的事情,包括送修主板、显示器;到客户家里维修电脑;帮外地客户的组装电脑发货运以及在水果店里安装监控等。主要的内容选取以下4个作为重点介绍; 2.1学习组装台式机和安装操作系统 最开始的时候是公司的部门经理王经理(在公司亲切的称呼为王哥),跟我讲解和演示装机的具体过程,大概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硬件组装部分: (1)在主板上安装cpu和cpu风扇; (2)在主板上安装内存条; (3)在机箱中安装电源; (4)把主板安放进机箱并固定,插上主板供电; (5)在机箱内安装硬盘和

15、光驱,连接上sata线和供电线; (6)把机箱中的开机键、重启键等线连接上主板,并整理好机箱内的线路; (7)检查有无错误,准备插上电源线开始装系统。 装系统部分: (1)开机按del键设置bios,现在的机器都支持快速启动,可以开机按f12选择启动项进行启动; (2)进入winpe系统,将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然后启动手动ghost工具,讲系统文件拷贝到硬盘的主分区之中; (3)重启机器,电脑自动安装系统和公用驱动,安装完成之后查看设备管理器,看有没有安装好的驱动; (4)用光盘安装主板的驱动,选择需要安装的驱动,完成之后再查看设备管理器; (5)之后设置realtek音频管理器,使之能够使用前面的音频接口,同时调整录音设备的音量; (6)连接上网线看是否能够上网,基本没有问题了就可以关机封箱了。 2.2十台台式机的组装 有一天有一个客户需要装十台电脑,使用统一的配置,王哥首先和客户沟通好价格和配置,然后就向各大配件的经销商调过来部件,包括机箱电源、内存、主板、硬盘、键盘、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