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篮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13804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篮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篮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篮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篮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篮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篮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篮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三省四城市优秀课评比教案 授课内容: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水平四) 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教师:马 静授课单位: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指导教师:李 萍、郑文超、朱 丹 2011年10月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始建于1998年,原为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公助学校,2006年改制为公办初中。现有18个教学班,师资力量雄厚。陈祖德题写校名。几年来学校努力做到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学校让围棋进入课表、走进课堂,以围棋“启智、怡情、育人”;以艺术节、运动会为纽带,一系列的艺术体育等比赛搭设了学生展示才艺、彰显个性的舞台;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铁西区科普示范校,沈

2、阳市体育特色学校,沈阳市体育教研基地学校,全国中小学围棋教学实验基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校园建设三大目标-“倡导尊重理念,培养高尚情操,建设文化校园。弘扬创新精神 ,着眼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校园。强化健美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建设艺术化校园”;学校发展两大目标-“教师队伍素质高,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目标-“网络信息化”;学校管理目标-“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中考佳音:2001年首届毕业生即培养出中考状元,省重点升学率达96;2002年李聪谢鹏海以高分考入省实验和市二中;2003年东北育才学校在全省招生60名,我校两名同学以高分被录取;2004年中考我校毕业生出口和入口

3、比较上升了三个位次,实现了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2005年中考成绩更是喜人,300名考生平均分超过635分,文综合理综合的平均分均为全市第一,省重点进线率100,优秀率100,实现了“低进高出”的跨越式发展。“兰风 梅骨 剑胆 棋心”八个字是清乐建校伊始得德育最高目标,其寓意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兰之风雅、梅之傲骨、棋之心智”。诗意隽永的育人境界道出了清乐创业者对莘莘学子的期待,也展现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多年来,清乐人以兰之风梅之骨蕴蓄着凌云壮志,凭剑之胆棋之心谱写了辉煌篇章。教师简介马静 女1973年生人,1995年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学历本科,现任清乐围棋学校体育教研组长兼职德育干事,参加

4、工作以来始终在教学一线从事体育工作,一直致力于课改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多次参加市级评优课均获一等优秀课;撰写多篇论文曾获国家级二等、省级市级一等优秀论文;多篇教学设计获市区一等奖;多次被区教育局评为体育先进个人以及区政府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从教格言: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寓教于乐 七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水平四)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初步做到熟悉球性和具有控球的能力。启发学生对篮球的爱好,懂得篮球运动队发展跑、运、传、接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发展速度、灵敏等素质和动作协调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果断、团结合作、组织性纪律性等良好品质。课次教学内容课时目标学习策略课后作业

5、1篮球基本概述了解我国篮球的发展趋势,篮球的基本规则与手势等。1、分析与讲解2、结合多媒体教学3、讨论4、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2熟悉球性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1、讲解示范2、分组练习3、优秀展示多利用课余时间熟悉球性3篮球运球通过学习能基本完成原地与行进间运球,并利用合理运球穿越障碍物。 1、游戏2、分组练习3、比赛4、表演激励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球练习4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提高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熟悉球性2、分组练习3、巡回指导4、点评鼓励课余时间多进行运球和传接球练习5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学习并体会投篮预备姿势,投

6、篮的用力顺序和球行弧线。1、讲解示范2、分组练习3、教师巡回指导4、优秀展示多做徒手练习,固定动作6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掌握。1、自由复习2、教师巡回指导3、优秀展示鼓励学生多进行篮球运动7教学比赛利用所学进行教学比赛,从中找出不足。培养学生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1、熟悉球性,放松关节2、教学比赛3、点评鼓励总结比赛经验,弥补比赛中出现的不足8测试(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投篮)通过测试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技能。1、分组轮换2、教师指导3、表扬激励纠正考试中出现的不足篮球课时设计说明(水平四)(一) 指导思

7、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的学习各种技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三)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比较喜欢

8、学习这一教材,学趣浓厚,易于掌握。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篮球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构建了彼此间的真挚的友谊,提高抗挫力,树立了自信心。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及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技术、80的学生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六

9、)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采用分组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增加学生的练习效果。用比赛法引起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精神。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课时计划(水平四)执教:马静 年级:七年级 人数:32人 指导教师:李 萍 郑文超 朱 丹教材双手胸前传接球 (7-4)教具篮球33个,录音机1台,口哨一个学 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胸前双

10、手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及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技术、80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增强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重点重点: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难点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顺序内容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要求达成目标练习分量次数时间强度准备部分8分一、课堂常规1、宣布上课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任务二、热身及准备1热身行进间运球(喊数抱团)2. 熟悉球性预备节1)、伸展运动2)、旋转球3)、头部运动4)、侧拉球腰绕环5)、膝

11、绕环6)、跨下8字绕环1、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2、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1、口令提示2、师生互动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2、教师口令指挥,师生互动3、语言提示1、整队、报数2、向教师问好3、认真听教师宣布本课任务绕篮球场地边线一路纵队行进间运球听教师口令喊数字,根据数字自由组合抱团1、认真看示范,注意模仿2、根据教师的要求练习组织: 要求:集合快、静、齐1组织:一路纵队绕篮球场地要求:动作协调,相互配合2组织:要求:动作技术熟练准确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群体互动,共同合作的意识。 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控球能力。1133中中基本部分22一、

12、复习-运球1、高低运球蹲转运球2、纵排过人3、两人互运抢截二、新授-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1、讲解并示范传接球技术动作2、徒手模仿练习3、两人一组相距3-4米传接球练习4、集中纠正5、两人一组相距5-6米传接球练习6圆圈传接球练习7选优展示三、运球传接球游戏(比赛)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2、教师口令指挥,师生同做3、语言提示教法: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领2、指挥学生练习,巡回指导3、针对易犯错误进行指导纠正4、点拨激励学生5、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互学习。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及规则2、指导练习3、表扬与鼓励4、教师点评1、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各项练习2、总结经验,完善技术动作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动作要领2、注意模仿3、总结经验,完善动作1、认真听教师讲解游戏规格及要求2、分组练习组织:组织:体操队形要求:1、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建立正确动作概念2、练习过程中体会动作3、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组织:分四组O O O O 要求:积极踊跃,充分展现自我巩固提高运球技术明确动作要领及技术要点通过多种练习手段,强化学生对原地双手传接球技术的领悟与掌握通过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原地双手传接球技术的掌握3-48-108-108-1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