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13524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测量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2.2.测量工程 3.2.1 测量施工安排 32.2 测量放线施工 63 沉降观测方案 10(1)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10(2)观测频率:11(3)观测精度:11(4)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及其反馈 11(5)沉降观测时段要求: 113.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13.2 沉降板做法 123.3 沉降观测点保护措施 123.4 沉降观测要求 13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项目名称: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建设地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总包单位:合同范围:场地内的清表、河塘清淤及回填工程;周边道路的地基处理及超 载预压处理;主体建筑下方的场地处理;施工

2、期间的水土保持。2.测量工程工程测量是项目开展的第一步,本项目主要测量内容为场地区域的水平定位 及各层开挖、回填的标高测量。安全要点:测量初期由于防护不一定完全到位,特别在河塘区域,需要注意 人员安全。质量要点:本工程的测量要点为各层挖土及回土的标高测量需准确无误。2.1 测量施工安排2.1.1 测量主要内容XX苏州企业业务项目之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工程场地面积约373359 tf,面积较大,控制桩设置及保护难度大,本阶段测量内容为依据给定的原始测绘点, 绘制场内平面轴线控制网,确定各部位的清表区域、回填区域平面位置及各部位 清表、填土标高。原始点数据:测量控制点西侧市政道路上HW1、HW2,东

3、侧吴淞江边HW3、HW4HW1: X=40483.537, Y=70546.430, H=3.290HW2: X=40742.889, Y=70566.237, H=2.917HW3: X=40284.953, Y=71331.041HW4: X=40176.015, Y=71344.838填土标高统计表(以下标高仅为平均标高,实际各完成面标高均应根据清表完成后的标高逐步累加至完成面)序号部位标咼(m)1原土面3.02清表完成面2.63道路区第一层灰土完成面3.14道路区第二层灰土完成面3.55道路区预压素土完成面5.06建筑区填筑素土完成面4.07堆土点推土完成面6.08河塘填筑素土完成面2

4、.6各部位分层填土高度统计表序号项目填土高度1河塘首层填土 50cm每层20cm填至2.6m2道路50cm6%灰土分两层碾压,每层25cm40cm8%灰土分两层碾压每层20cm素土回填至5米,每层30cm3建筑区回土首层30cm每层20cm填至4.0米2.1.2 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由于进场后需要马上开始测量放线工作,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我司将编制详 细的测量施工方案,为后续工程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公司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的测量方案研讨小组,来解决施工测量难点。同时需要进行以下技术准备:序号内容1收集本工程的有关图纸资料,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附近测量控制点引测成 果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

5、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 重新进行检定,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3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2)人员配备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为主的测量指挥小组;另配备测量技师1名,主要负责对测量人员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线、协调与其它工种配合等;测 量工程师3名,负责现场测量工作、资料编制等;测量工5名,具体负责放线 基础性工作。(3)测量仪器本工程选用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如下:(检测设备的检测证书需在有效期内)仪器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用途实物照片全站仪Topcon4测设平面控制0( I仏盘3水准仪DS3咼程控制网布设、标咼传递笔记本电脑4数据处理、内业资料

6、整理经纬仪J24细部轴线测量无线对讲机/20通讯联络50m钢尺轴线测量(4)测量主控点 在现场四个区域设置四个高程坐标主控点,定期对控制点做沉降观测,发生 沉降及时调整。2.2 测量放线施工2.2.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且周边地形环境比较复杂,结合现场情况,本工 程控制网分两级测设,1级场区控制网和II级建筑物控制网,测量工作须做到步 步校核,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精度。(1)首级平面控制网 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地勘所用轴网作为施工区域内建筑物定位依据。1.1第,1762,1;23346水塘-S10708S13水塘9S151093o水塘A-12.96牆執:JI%.%A

7、10C25609O015在建新庆路5j88o63oC860产r*C920.80C1620740c122o.J529.3owwimir a-2jj+n nrr翳C2260J180730C1608O07占C18607O0_ 斗C72.84/!60.00 亠 f I4咖L电IS5S18l水塘-4 1J681.930tC1160701580430口天淞江1 1I花0惩PI沖环畅! C1060600河道测量准确性保证措施导线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 长(m)测角中误 差(秒)边长相对中 误差导线全长中 误差方位角闭合 差(秒)一级2.020051/400001/2000010二级1.0

8、100101/200001/1000020 Jn首级平面控制网是各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是各专业测量的依据。首级平面控制网依据施工区域内的相应导线点,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设。平面控制网点测设后,根据各网点坐标计算数据校核平面控制网点间平面几何尺寸,角度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若不满足规范要求必须重新测设或对较小误 差进行微调,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平面控制网校核后,立即将平面控制网点引测 至围墙或路面上,并做好标记进行保护,引测后的各个标记即可作为建筑物施工 所用轴线投测控制点。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校核后,立即填报测量定位记录,并报监理、业主进行 复核验线,待监理、业主复核合格后,平面控制网可

9、以启用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角中误测距相对测回方位角导线全长相(km)(m)差()中误差数闭合差对闭合差一级2.010030051/30000310山1/15000静态 GPS 卫星定位技术复核首级平面控制网:施工期间必须定期对首级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核,确保首级平面控制网稳定、 可靠。复核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将GPS的观测结果经过软件处理 后,可快速得到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通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首级平面控制 点是否稳定。依据工程进度定期对首级控制点进行观测复核,并及时对破坏的控制点进行 修复。(2)二级平面控制网 二级平面控制网是施工现

10、场的平面控制网,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依据首 级平面控制网测设,并作为三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和校核的基准,同时也可为重要 部位的施工放样提供基准。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级平面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控制网和总平面布置图,采用大地多边形网布 9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二级平面控制网悬挂在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便于校核控制 网间相互几何尺寸,这样既能符合单体几何尺寸,亦能满足整体建筑的测量精度, 二级控制网测设后,同样要复核自身几何尺寸和相互间角度距离是否相互匹配, 如有误差要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为止;校核后的二级平面控制网各点同 样引测到周围围墙或基坑边,并做好相应保护,要求点位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 存

11、、便于施工放样。二级平面控制网需定期复测校核,并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 上报监理。二级平面控制网根据首级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核。二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二级1/1500015Mn(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3)轴线控制桩的保护二级平面控制点埋设后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外侧用四根钢管做成护栏,钢管表面刷红白相间的油漆,防止施工机械和人员损坏。二级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保护示意图如下:二级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和保护(4)标高测量在向场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 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 须正确测设,在同一

12、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 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土层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根据场地情况设置在较稳定位置。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 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 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3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道路区域及建筑堆土区域完工后,进行沉降板布设,进行沉降观测。道路区 域沉降板布设按每隔 200 米在路中布设一处,为防止后期施工道路车辆破坏观 测点,对观测点进行保护。(2)观测频率:前期观测每 2 天观测一次;沉降曲线趋平缓时,观

13、测时间可为 7 天 1 次。(3)观测精度: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精度不低于二等精度。 观测仪器在使用前应予以校准, 操作和维护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4)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及其反馈变形观测资料包括:观测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 次观测值和累积观测值;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对变形的发展趋势 作出评价;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经监测、记录、校核人 员签字。(5) 沉降观测时段要求:建筑区域从场地平整堆载完工后开始观测,直至桩基施工进场。道路区域从 堆载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直至道路路面施工;若中间观测过程连续两个月,每 月处理小于5mm/月时,可暂停观测,在施工路面前进行最后一次观测。3.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图纸要求,在道路区域及建筑堆土区域完工后,进行沉降板布设,进行 沉降观测,道路区域沉降板布设按每隔200m在路中布设一处。具体布设位置如 下图3.2沉降板做法按图纸要求,沉降板做法如下图井址一节*殆*筈琏护3.3沉降观测点保护措施按图纸要求,需在沉降观测点外围埋设一节750圆管进行保护,周边道路范 围内的沉降观测点除设置圆管保护外,另在圆管周边设置警示桩,防止车辆撞击, 具体做法见下图WiMS醫0:11/W/m I3.4沉降观测要求341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 观测频率:前期观测每两天观测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