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1198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模拟一(附答案)(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精心整理制作阶段检测一生物、细胞、生物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 生物能够呼吸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A.tttB.tttC.TTTD.TTT3. 西瓜是人们都十分喜爱的水果,下列关于西瓜皮和西瓜瓤的描述,比较正确的应该是()A.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B.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C.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D.保护组织和营养组织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

2、麦的结构或物质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麦个体B.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C.基因、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D.染色体、基因、细胞核、细胞、器官、组织、小麦个体4. 2012年4月1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据科学家研究,如果火山喷发造成的粉尘长时间不退去,遮挡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将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对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请问粉尘遮挡影响植物生长,是影响了植物细胞内哪种结构的功能?()A.细胞膜B.细胞壁C.液泡D.叶绿体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

3、家出现缺粮现象。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A.B.C.D.5.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蜥蜴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也非常接近,此现象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

4、境适应生物9. 以下生物在自然界中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衣藻松树酵母菌A.10. 2012年4月)乳酸菌蘑菇麻雀青蛙蚯蚓松毛虫玉米B.C.D.8日,我国第二十八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一船三站”考察任务。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在历次科考中,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11. 下列几种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12.在一片草地中,草、表的生物是()B.蝗虫、食虫鸟的数量关系如下图,请指出图中a、b、c分别代B.草、食虫鸟、蝗虫D.蝗虫、草、食虫鸟A.草、蝗虫

5、、食虫鸟C.食虫鸟、蝗虫、草此时应使用13. 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A.平面反光镜、大光圈B.凹面反光镜、小光圈C.平面反光镜、小光圈D.凹面反光镜、大光圈14. 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DNA就是染色体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梯子)A.B.C.D.15. 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培养出了心肌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干细胞()A.分裂的结果B.分化的结果C.生长的结果D.成熟的结果16. 生物圈是指()A.生物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

6、.我们所知道的全部星球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C.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17. 每年夏季,为了使鲍鱼更好地生长,我市水产养殖户会把鲍鱼运送到北方海域避暑。采取这种措施考虑到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18.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最为确切的是()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因素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

7、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B.能够独立生活C.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D.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已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

8、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1)在此材料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因素。(2)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环境。(3)澳大利亚的原有植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的关玄阜系是。A.捕食B.竞争C.共生D.寄生(4)这段材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22. (8分)下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2) 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

9、豆”现象的物质存在于。在有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12分)目前流行一种生态球(如下图)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单细胞藻类、水草。妙在小鱼、藻类和水草都是活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生态球应放在的环境。生态球中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是:藻类和水草进行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有机物、氧气和能量;而小鱼通过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小鱼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被河泥中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再被植物利用。(2) 生态球中的非生物部分有(任写一个)。生态球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一般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说明

10、这种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23. (8分)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牧草、昆虫、食草鸟、食虫鸟、鹰等动植物。请用你学过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请根据这些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用文字和箭头画出食物网。(2)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这些动植物之外,还应有哪些成分?(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该草原中的人工种草实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事与愿违,实验区的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请分析其中的原因。(4)若由于某种原因牧草大量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崩溃。请在下图中画出牧草死亡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短期内的数量变化曲线。0牧草死亡时间(12分)稻田养蟹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养殖方式。插秧时适当调整

11、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和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看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2)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透光好,提高了效率,二是养蟹后,减少了。(4)请写出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5)如果铅、汞等重

12、金属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10分)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明和小清对经常路过的池塘一天天变绿产生了兴趣,经过观察,他们发现池水的表层有许多浮游生物,他们想池水变绿肯定与这些浮游生物有关。(1)根据上面的材料,他们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即可)(2)假如他们想探究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生存是否与阳光有关:请帮他们完成探究方案。器具材料:大烧杯、普通池水(河水)、富含浮游生物的池水、大纸盒等。方法步骤:a.在两只大烧杯A、B中分别倒入半杯普通池水(河水)。b.在A、B两烧杯中各加入三分之一。c.分别将A、B两烧杯分别放置在和进行培养,温度均控制在25C左右。d.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烧杯中

13、浮游生物的生存情况,将观察结果记录填入下表: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照光培养遮光培养实验现象:照光的池水逐渐变绿;遮光的池水每观察一次颜色变黄一些,几天后水中的浮游生物全部死亡、下沉。 实验结论:参考答案一、1.A葵花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是对光这种刺激的反应。D从甲图到乙图,物像位置向右移动了,需要向左移动装片;物像放大了,需要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要换用大光圈;调换镜头后物像可能变得有些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一些。2. D一个西瓜是一个果实,由多种组织构成,瓜皮属于保护组织,瓜瓤属于营养组织。3. C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

14、,组织由细胞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植物体没有系统。4. D植物的生长是体内有机物积累的结果,有机物的制造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照。5. C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用农药、化肥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6. D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包括存在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所有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A拟态和保护色都属于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特点。9. D自然界中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包括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及蚯蚓等少数动物。D南极地区温度极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弱,分解者也很少。如果生活垃

15、圾不能及时被分解者分解,可能会因为物质循环发生障碍而导致南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10. C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其内部的遗传物质。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流动特点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生物能量越少。根据题图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判断出:c是草,b是蝗虫,a是食虫鸟。11. D观察深色标本应选用较亮的视野。12. C染色体包含DNA,一个DNA分子中含多个基因。13. B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4. B15. D蛇和鹰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右侧。该图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16. B17. C蚯蚓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生物因素作用于环境的结果。18.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