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194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报告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一、前 言受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委托,我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一)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表1 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建筑名称设计等级层数上部结构类型预计基础埋深(m)单柱最大荷载(KPa)地基变形允许值基础型式标高(m)1-1乙级15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1-2乙级17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1-3乙级17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1-4乙级15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仿古步行街及裙楼丙级2

2、/3F框架结构12200020mm浅基础2-1乙级13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2-2乙级16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2裙楼丙级1/2F框架结构12200020mm浅基础3-1乙级13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3-2乙级13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3-3丙级6+1F框架结构57200020mm独立柱基础3-4乙级15F框架结构57200020mm桩基础物业管理用房丙级2F框架结构12200020mm浅基础1、2、3区域均含一层地下室注:拟建建筑物具体分布围及建筑规模和建筑层数等详见建筑设计规划总图。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关于岩

3、土工程勘察分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二) 勘察目的、任务、依据: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1) 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规程和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的数量及深度应满足相关规及设计要求,并最终提供满足国家标准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勘察成果;2)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3) 查明场地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4)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

4、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 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6) 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7) 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8) 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三) 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 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2) 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2009年版)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11)4) 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

5、008)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9)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10)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 94-2008)11)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1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14)14)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四) 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次采用

6、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1) 勘探孔布置原则: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建筑物围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满足工程地质评价要求,本次勘察按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102个(建设方认可),间距小于24.00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35个,占总数的 1/3多,符合规要求。2) 勘察孔数量及类型:本次勘察孔总数102个,取土样钻孔36个,标准贯入孔17个,重力触探孔17个,一般性钻孔49个。3) 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土层钻探回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基岩回次

7、进尺控制在2.0米以。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4) 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岩样采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5) 工程测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精密GPS测绘仪进行实地测放,基准点分别CJ09,CJ06,具体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参照点坐标CJ09:X=3022608.046,Y=499743.104,H=72.940m;CJ06:X=3023542.530,Y=499455.789,H=67.228m,基准点均坐标采用GPS定钻孔位置。坐标系统为永丰县城建坐

8、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控制点较远,在平面图不能显示)高程及孔位误差符合规要求。本院于2016年7月4日安排2台SH30-2A 和6台XY-150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至2016年7月11日野外施工完毕,此后转入室资料整理工作,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2。表2 完 成 实 物 工 作 量 统 计工作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说 明钻孔定位个102GPS测绘仪定测钻探进尺m锤击钻进和回转标准贯入试验测试次17原位测定土(岩)工程性能动力触探试验测试米原位测定土(岩)工程性能取土样原状土/岩样件36/26室测定土样工程性能扰动土样件36水、土腐蚀性分析土 样2测定土质腐蚀性

9、水 样2测定地下水的腐蚀性本次共完成钻孔102个,其中取土样钻孔36个,标准贯入孔17个,重力触探孔17个。勘察中的钻探工作按钻探技术标准操作执行,第四系回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米以,岩芯采取率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标准贯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N63.5穿心锤进行试验。野外数据记录准确、齐全、可靠。各项工作均符合规规程及设计要求,该勘察成果可用于施工图设计使用。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 气候及水文条件。多年年均降水量1627.3mm,年最大降雨量为2332mm,最小降雨量1016mm,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6月。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6、8两月西南风和东

10、北风各半,7月以西风为主。区主要河流为赣江支流恩江河,位于拟建场地东部约2km,恩江河河面宽120180米,水深0.54米。据新田水文站资料,恩江河多年平均流量为95.69m3/s(19512005),历年最大实测流量为3810 m3/s,历年最小实测流量为2.35m3/s,最高洪水位67.8m。(二) 原始地形地貌及设计地坪境地处吉泰盆地东缘地带,地貌以山坡、丘陵为主,地势由东倾向西北,东南多山,中部、北部多丘陵,起伏变化大,全县500m以上的山有39座,最高点灵华山海拔1454.9m,最低点八江乡梅南村海拔51.7m,相对高差1403.2m。全县土壤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其次为山地黄壤、紫色

11、土、炭质土、潮土和山地黄棕壤。拟建场地位于吉泰盆地东缘地带,地貌以平原为主。总的地势大致由东北倾向西北,四面环山,中间低平,呈一个不整合的盆地形势。勘察区地貌为平原,北高南低,整体由北向南倾斜,勘察区地面标高为:66.0068.70米,高差2.70左右。永丰地处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赣西南()拗陷之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构造单元。场地位于永丰吉泰盆地,境构造由于经受加里东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了由第三系构造形变的基岩底。(三) 地层分布及其岩土特性本次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更新统残积层(Q3al),下伏第三系(E)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现将场地

12、地层由上而下分述如下:(Q4ml)杂填土(Q4ml。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粉质黏土(Q4al) : 黄褐、棕褐色,可塑状,刀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韧性和干强度一般,局部夹含粉细砂。全场分布,层顶埋深0.003.00米,层顶标高65.0969.81米,层厚0.502.90米。3.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圆砾(Q3al):浅黄、灰黄-灰白色,饱和,中密,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以上,砾径一般为2-20mm,大的达20 mm,成份以石英为主,磨圆度均较好,呈圆形或亚圆形,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全场地分布,全场地分布,层顶埋深1.404.00米,层顶标高64.8067

13、.82米,层厚3.906.90米。3.第三系(E)基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E):紫红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冲击钻难以钻进,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 物理力学性能及承载力良好。全场分布,层顶埋深6.509.00米,层顶标高59.0161.78米,层厚为1.504.30米。中风化泥质粉砂岩(E):紫红色,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原岩结构破坏较轻,失水易干裂,原岩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物理力学性能及承载力良好。部分场地揭露,层顶埋深8.6011.20米,层顶标高56.2659.

14、58米,揭露厚度为6.006.50米。本次勘察深度及围风化岩未见洞穴、软弱夹层、临空面等不良地质现象,具体各土层的分布厚度、埋深、标高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与“钻孔柱状图”。(四) 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本次勘察为获取各地基土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承载力等定量评价指标,在粉质黏土、细砂和砾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测试,在强风化粉砂岩进行了动力触探试验测试,并按规采取样品进行室分析;对原位测试和室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版)第14.2节有关要求进行统计分析。表3 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试验 指标统计参数统计件数天然含水量(%)湿密度(kN /m3)孔隙比e液性指数IL凝聚力c(KPa)摩擦角()压缩系数1-2(Mpa-1)压缩模量Es(MPa)最大值3627.7 19.8 0.791 0.49 63.2 24.4 0.25 9.2 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