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发展理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1670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均衡发展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均衡发展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均衡发展理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均衡发展理论1.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 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经济学家赫希曼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金德伯格、 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赫希曼认为,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均衡的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首先选择具有战 略意义的产业部门投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基础设施或直接生产部门的投资,具 有不同的作用。前者为后者创造了外部经济。在决策时,社会成本低、外部经济好的投资项目, 应该优先选择;一般地说,政府应主动担负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对私人资本缺乏吸引力的社 会

2、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平衡增长论主张,集中有限的资金,扶持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部门。 例如,钢铁工业就是一个具有较大综合关联效应的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通过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 不仅可以带动与之前向关联的机械、电子产业,而且可以推动与之后向关联的矿山、交通、能源 等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从发展中国家现有资源的稀缺和企业家的缺乏等方面来看,平衡增长 理论是不可行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同时投放到所有经济部门和所有地区,而应当集 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联系效应大的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 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地区发展也必须有一定的次序,不同的地区按不同的速度

3、不平衡增长, 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和大城市,并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以 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其他地区产生强大辐射 作用的“发展极”。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发展,最终将通过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资本的集中与输出等 方式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平衡增长模式在实践中表现为:在经济发展初期,某些部门和某些地区会得到优先发展,而这种优先发展在产生扩散效应的 同时,又会产生回波效应,即当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由于收益差异吸引而发生由落 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将不断扩大,从而两

4、类地区的收 入差距也将不断扩大。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分析不同,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劳动力 的吸引是有选择性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技术先进,需要向其他地区引进的往往是受过教育 的、熟练的、质量较高的劳动力,而这样的劳动力移动,一方面使发达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 提高,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并刺激了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增长,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该地区对 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其结果是该地区工资水平的再次提高,落后地区 劳动力将继续流入;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使该地区的劳 动生产率进一步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从而对劳动力和资本的需求不断降低,

5、工资水平即使 由于刚性的作用不再下降,上涨也会很缓慢,并大大低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和增长速度,这样,落 后地区的劳动力又会继续外流。累积性因果循环的结果,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间的工资差别、 人均收入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趋于扩大。2.佩鲁 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什么是增长极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 ncois Perroux)提出来的,他认为, 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 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 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

6、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 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 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法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布代维尔认为,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 间之中或之上的运用,增长极在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复合体城镇中出现。因此,他定义:增长极是 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布代维尔主 张,通过“最有效地规划配置增长极并通过其推进工业的机制”,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美国经 济学家盖尔在研究了各种增长极观点后,指出影响发展的空间再组织过程是扩散回流过程,如 果扩散回流过程导致的空间影响为绝对发

7、展水平的正增长,即是扩散效应,否则是回流效应。增长极理论的内容与基本点增长极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 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 的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 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 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第一,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第二,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第三,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增长极的构成

8、要素和两大效应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 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 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增长极形成与发展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佩鲁认为,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 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 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效应是一种多种效应的复合体,如上游下游效 应、集聚效应和互利效应等。增长

9、极的作用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 动集中于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可以共同 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可以形成 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 循环。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第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工 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

10、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第三,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某 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 益的增加。打造增长极的必需条件(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这实际上是熊彼特关于创 新学说的反映,即创意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元动力而非简单的投资或消费拉动;(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发育成为增长级的地区需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 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3)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它包括既要

11、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 施等“硬环境”,还要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 才引进与培养等“软环境”。增长极理论的优点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 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新古典经济学学者信奉均衡说,认为空 间经济要素配置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使短期内出现偏离,长期内也会回到均衡位置。佩鲁则 主张非对称的支配关系,认为经济一旦偏离初始均衡,就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除非有外在 的反方向力量推动才会回到均衡位置。这一点非常符合地区差异存在的现实。第二,

12、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 动态趋势。第三,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 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例如,佩鲁认为现代市场充满垄断和 不完善,无法自行实现对推进型企业的理性选择和环境管理问题,因此,提出政府应对某些推进 型企业进行补贴和规划。增长极理论主要缺陷很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增长极理论指导的区域发展政策没有引发增长极腹地的快速增长,反 而扩大了它们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所以 70 年代以来增长极理论的有效性受 到怀疑,究其原因,增长极理论的主要缺陷有,一是增

13、长极的极化作用。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推动性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 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 会,使核心地区域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这是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二是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扩散作用是极化作用的反向过程,两者作用力 的大小是不等的。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的作用通常是倾向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增长 极的作用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国家干预,回流效应(即极化效应)总是大于扩散效应。但赫希曼 认为,增长的累积性不会无限的进行下去,从长期看,地理上的涓滴效应(即扩散效应)将足以 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1

14、979 年布赛尔在其论文增长极:它们死了吗中,提出扩散效应和回 流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观点。无论哪种观点,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不可否认,扩散阶段前的极 化阶段是漫长的也无庸置疑。然而,要度过这个漫长的时间,落后地区的人民要继续忍受贫困, 政治不安定的因素可能增加。对于讲求政绩的政府官员,在短期内看不到政策的显著效果,也一 定程度上对增长极政策的实施起到阻碍。三是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推动性产业是同主导产业紧 密配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属于迅速增长的企业类型,而且具有较大的规模。 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增长极一般以现代工业为目标,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较为先

15、进,因此培 育增长极并不可能解决很多的结业问题,而且容易形成“飞地”型的增长极。四是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一定难度。上文已经论述从政府角度增长极政策实施的难度,投 资商角度上,增长极一般以城镇为依托,又常不在已有建成区,这些地方交通一般不便,生活服 务设施相对较差,投资者往往不愿意为这种新区投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如果 政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增长极政策的实施困难很大。五是增长极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它单纯依靠外力(外来资本以及本地 自然资源禀赋等),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在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并存的世界经济中,寻 求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en doge nous

16、 regio nal developme nt),以知识和技术为本 的区域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政府的重视。3.弗里德曼核心与边缘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也是一种关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的理论,核心与边缘理论模型以核心和 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 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 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理论概述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 nn)对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发展规划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 提出了一整套有关空间发展规划的理论体系,尤其是他的核心-边缘理论,又称为核心-外围理论, 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研究空间经济的主要分析工具。弗里德曼利用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建立了空间极 化理论,他认为,发展可以看作一种由基本创新群最终汇成大规模创新系统的不连续积累过程, 而迅速发展的大城市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