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歌教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116323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代诗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古代诗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古代诗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古代诗歌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古代诗歌教学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也传承着中国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少有识之士的鼓吹呼吁下,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再次掀起了古诗文诵读的热潮。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古诗文教学也正在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就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我做了下面几点尝试。一、诵读法。诗歌最初是吟咏和歌唱的。它有着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着独特的音乐美。这种美非诵读不足以充分体验,所以最宜采用诵读法。引导诵读有以下几种方法:1、粗略理解诗歌大意后引导诵读。有的诗歌意思较为隐含,不理解意思就很难读好,所以要让学生先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之后

2、再指导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意,感受诗歌之美。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朗读的基调、情感、抑扬顿挫等,学生才能明白“亲射虎,看孙郎”要读的豪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应读出渴求、无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要读出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2、诵读中体会和理解诗意,边诵读边理解,边理解边诵读。比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学生初读就能体会诗歌的大意和情感,教师就不必逐句讲解,只要引导学生读出“哀愁” 、“凄伤”即可。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适时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并正确诵读。3、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探究式诵读相结合。教师的范读能极好的感染学生,也能有效的指导朗读方法,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生

3、的探究式诵读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效用。例如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在学生自读后,教师适时的范读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也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尤其是对最后一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的处理,教师范读之后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朗读方法,再比较哪种方法更好,在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快乐,在探究中明白诗歌是诗人的创作,而朗读则是读者的再创作,更是一种艺术创作。二、趣味阅读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采用趣味阅读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画出诗中意境。好的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所以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动手画出来感受到的画面,则能激发他们深入研读诗歌的浓厚兴趣。2、唱一唱。诗

4、歌最初是配乐歌唱的,而且不少古诗已有歌曲传唱,中学生正是爱唱爱跳的年龄,引导他们去唱古诗能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歌唱中记忆诗歌,有寓教于乐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配着喜欢的乐曲唱古诗,更可以音乐、诗歌、舞蹈、朗诵综合起来,那将使学生的思维创新有一个新的飞跃。3、设计配乐和绘画。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许不足以将诗歌的画面描画出来,他们的歌唱能力也许不足以将诗歌中的音乐美表现出来,但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意识,所以让他们来设计给诗歌配乐或设计绘画的色彩构图等,再用语言表述出来,就成为诗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关雎和蒹葭时,让学生设计绘画的色彩:如果要给两首诗各配一幅画,你将分别选取怎样的

5、色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关雎意境欢快,画面活泼,要选取暖色;蒹葭意境凄迷,画面清冷,应选取冷色。李贺的诗善用色彩词,如雁门太守行中“黑云”、“秋色”、“燕脂”、“紫”、“红”、“霜”、“黄”、“玉”等,让学生通过设计画面的色彩来感受诗歌的美。三、比较阅读法。学生的古诗积累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要重视比较阅读的渗透。这种阅读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向纵深处拓展。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同体裁诗歌的比较。如将歌行体诗与格律诗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美。教学时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路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歌行体诗放在一起教学,再将赤壁、泊秦淮、过零丁洋放在一起

6、教学,两组诗歌学过后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对两种诗体有了清晰的认识。再如教婉约词和豪放词时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几首豪放词和婉约词放在一起教学,使学生对两种风格的词在比较中有了直观的了解。2、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使学生深入作家作品,激发他们对诗歌更广泛的兴趣和更持久的爱好。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有“诗史”之称,让学生明白这一称号的含义,可将杜甫早期的绝句、望岳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比较,比较中对杜甫的了解也会更深。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章均有极高的成就,其诗不少富含哲理,其词风格多样,或恬淡或豪放。3、同一主题在诗歌

7、中的不同或相似的表现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意义在于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些写作技巧。同样就地取材,李白和李煜的思维更近常人,李清照的比喻则新奇夸张,想象丰富。再如写离愁: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二人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4、同一风物在诗歌中的不同内涵的比较。如“酒”:“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酒”以言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报国之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孤独之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依依惜别之意,“三杯两盏淡酒”言难以排解之深愁,“莫笑农家腊酒浑”写淳厚质朴的民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展诚挚和谐的人情,等等。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和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