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系列游戏(教育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11599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竿系列游戏(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竹竿系列游戏(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竹竿系列游戏(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竿系列游戏(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竿系列游戏(教育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竿系列游戏一、跳竹竿游戏游戏目的:集体跳竹竿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陶冶情操,发展灵敏和协调性。器材: 竹竿10根(可用12根武术棒替代)场地:如图 动作技能: 1.打竿人一般是8人,分成两排,面对面相距4米左右,持竿者采用坐、蹲、站三种姿势,把竹竿置垫架上,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当跳竿者在竹竿中跳动时,持竿者应高声地呼喝出节奏。 2. 跳竹竿舞者可以采用单脚进退、单脚连跳、分腿跳等动作方法,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组织形式: 1.打竿者击打出:开、合、开、合 开、开、合、合 合合合开、开开开合三种节奏,掌

2、握规律后,可逐步加大力度。 2.跳竿者:每一种节奏要掌握两至三种进出动作方法。先按击打节拍原地练习,熟练掌握方法和节奏后上竿练习单人跳,逐渐过渡到两人、三人、多人合作跳练习。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八人一组,一组同学打竿另一组跳,每次每组按完成的动作人数多少来进行累积,一组中出现一个同学动作失误该组就终止本次练习,获胜队获得一分,三组规定动作完成后分数多的组获胜。游戏规则: 1.打竿的同学必须按节奏击打,如出现因打竿者击打失误,跳竿者重新开始累积。 2.合作跳时出现合作失误终止该小组的比赛。 3.三组动作累积分最多的队获胜。教学建议: 1、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竹竿舞有初步了解。在对竹竿舞

3、不陌生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学跳竹竿舞的积极性. 2、用模仿法、练习法、体验法、实践操作法、巩固法等进行教学。 3、活动内容将趣味、娱乐、竞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二、游戏:横扫千军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和反应能力,提高灵活性和协调性。场地器材:在场地上画直径7m的圆圈若干,每圈放置一条长约4m的竹竿。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圆圈,学生分站在圆圈线上,每组选一人,手持竹竿一端,站在圆圈中心做好准备。游戏开始,持竹竿者抡动竹竿做圆周运动,横扫圈上游戏者的膝部以下部位;当竹竿经过游戏者脚下时,游戏者应立即跳起躲避竹竿,如被竹竿击中为失败,须与抡竹竿

4、者交换游戏继续进行。游戏规则:1.竹竿被抡动时,头端不应高于游戏者膝部。2.圈上游戏者不得用后退、跨越的方法躲避竹竿。 3.被竹竿触及膝部以下部位即为失败。教学建议:可用绳索代替竹竿。 竿尽量贴地面,碰到脚面就算失败。三:游戏:立竿不倒游戏目的:熟悉竿的特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场地器材:30m20m的松软平整场地一片;竹竿或武术棍若干。动作方法:游戏方法: 学生人手拿竿一根面对教师成4列横队散开,每人前后左右间隔2m;学生将手中的竿垂直竖放于自己一手的掌心并用另一手将竿扶稳。教师发令后,学生将扶竿的手迅速放开,使竿托立于掌心不倒;竿托立于掌心时间长或最后掉落者为胜。游戏规则:1.竿掉

5、落于地者即为输;竿即将掉落时,不许用另一手去扶棍,否则也为输。2.为了维持竿的平衡,脚下可以移动,但不能超出自己所在范围。 3.托立竿的手不许抓握棍,否则为输。 4.教师作为裁判负责判罚,并宣布游戏结果。教学建议: 游戏前要强调安全问题。四、游戏:仰身传接竹竿游戏目的:熟悉竿的特性,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腰部的灵活性。场地器材:30m20m的松软平整场地一片;竹竿或武术棍2根。动作方法:如图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直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成两列纵队间隔4m并排站于线端;每人前后间隔一臂距离,两脚自然分开;各队排头双手与肩同宽平握竹竿置于体前并做好准备。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身体后仰,用双手将手中的竹竿传给身后的队员,该队员接过竹竿过,依排头的方法继续快速后传,直至竹竿传到本队最后一名队员手中;最后一名队员接竹竿后迅速持竹竿跑向排头所在的线端并完成冲线;先到达的队得一分,三局两胜。游戏规则:1.只能仰身双手后传竿,否则为犯规须重做。2.传接竿掉落地面须捡起来重做。3.教师作为裁判负责判罚并宣布游戏结束。教学建议: 游戏前要强调安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