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11547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指南(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本章分评估范围和级别、现状评估、预料评估3大部分。第一节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复原保证金管理暂行方法实施细则”(豫财办建【2009】162号)第七条规定“保证金交存标准依据不低于基本治理费用的原则,依据采矿许可证批准登记的面积及可以预料的影响面积、有效期、矿种、开采方式等因素,依据下列方法确定:保证金交存总额=单位面积交存标准影响面积有效年数影响系数。影响面积包括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登记面积之外对矿山环境的影响面积(包括因矿山建设运输的道路、排土排岩场、尾矿库等,应实际测量。新设立、持续、变更登记的采矿权人在划定矿区范围时确定)。”若评估区的

2、范围过大,矿山将多缴纳不必要的保证金;评估区面积过小,不利于平安生产。为此,评估区的范围应仔细确定。以采矿证、探矿证划定边界范围内的面积为基准,若开采时引发的地面塌陷、边坡倒塌影响范围、工业场地、排土场、矿产品堆放区已经超出了矿区边界,应将所影响到或占有的面积划定在评估范围内。露天开采矿山,一般以开采边界向外扩50100m,未影响到的,不进入评估范围。地下开采矿山,以采空塌陷区影响到的边界再外扩3050m。若工业场地、排土场、矿产品堆放区与矿区距离较远,中间连接的道路进入评估范围,其它地区不作为评估范围。在采矿证范围内,没有采矿活动的区域,也应列入评估范围。二、评估级别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复

3、原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以下简称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程度综合确定。(一)评估区的重要程度评估区重要程度应依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状况、重要工程设施、自然爱护区分布、水源地状况、破坏土地类型等5部分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见表4-1。依据方案编制规范表B中“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逐条比照,加以评述。(1)矿区面积较大,矿区范围内居民点较多(可附人口数量调查表),将每一个居民点的人数填写清晰,只要最大的居民点人数超过500人,就是重要区,以此类推;(2)重要建设项目的划分标准可参照(

4、国土资发200469号)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见表4-2),但矿区只要在高速马路、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应作为重要区;(3)矿区是否紧邻自然爱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旅游景区(点);(4)矿区旁边若有水库,看其是否是水源地;(5)破坏土地类型,只要是耕地、园地,不论面积大小,确定为重要区,同理,破坏土地类型,只要是林地、草地,不论面积大小,确定为较重要区。矿区范围内有耕地、园地,但采矿活动中未破坏此土地类型,就不列为重要区。以上5条,只要一条符合重要区的分级条件,评估区即为重要区。表4-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B)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

5、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马路、一级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爱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爱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类型土地。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实行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表4-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项目类型项目类别重要建设项目

6、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较重建设项目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般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表4-3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表D.1)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生产量备注大型中型小型煤(地下开采)万吨120120-4545原煤煤(露天开采)万吨40

7、0400-100100原煤金(岩金)万吨1515-66矿石银万吨3030-2020矿石其它贵金属、硼矿万吨1010-55矿石铁(地下开采)万吨100100-3030矿石铁(露天开采)万吨200200-6060矿石铬、钛、钒、锰、萤石、高岭土、瓷土等、膨润土、叶腊石、滑石、重晶石、矿泉水万吨1010-55矿石铝土矿、铜、铅、锌、钨、锡、锑、钼镍、钴、镁、铋、汞、磷矿、蛇纹岩万吨100100-3030矿石石灰岩万吨100100-5050矿石硅石、耐火粘土、岩盐、井盐、湖盐、长石万吨2020-1010矿石白云岩万吨5050-3030矿石硫铁矿万吨5050-2020矿石自然硫、石膏、沸石、玻璃用砂、砂

8、岩万吨3030-1010矿石钾盐、建筑用砂、砖瓦粘土、页岩万吨3030-55矿石芒硝万吨5050-1010矿石砷、雌黄、雄黄、毒砂、碘、宝石、云母按小型矿山归类石棉万吨22-11石棉石墨万吨11-0.30.3石墨水泥用砂岩万吨6060-2020矿石建筑石料万m31010-55(二)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依据开发利用方案或可行性探讨报告中矿石设计生产实力,比照方案编制规范表D,确定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常用矿种的矿山生产建设规模见表4-3。(三)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程度应依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状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困难、中等、简洁三级,见附录4-4

9、、4-5。表4-4 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程度分级表(C.1)复 杂中 等简 单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困难,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裂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亲密,老窿(窑)水威逼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开采和疏干排水简洁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旁边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裂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肯定联系,老窿(窑)水威逼中等,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 10

10、000m3/d,地下开采和疏干排水较简洁造成矿区四周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亲密,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开采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四周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懦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剧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裂带厚度大于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2.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懦弱岩

11、层,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裂带厚度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2.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裂带厚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3.地质构造困难,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更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平安影响巨大。3.地质构造较困难,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更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

12、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平安影响较大。3.地质构造简洁,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更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4.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难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剧烈。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剧烈。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6.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

13、形态困难,地形起伏变更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样。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困难,地形起伏变更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洁,地形起伏变更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注:实行就上原则。前6条中只要有一条满意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程度是确定评估级别的重要依据,在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中,应留意各个评估要素的调查和收集工作。表4-4、表4-5,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4、、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状况、地形地貌等6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依据表中的内容进行了分解,在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困难程度时,对应参考。1、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术语的说明与采纳:(1)各类充水矿床按矿体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充水方式分为: 干脆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矿体干脆接触,地下水干脆进入矿坑。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冒落带之上,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裂带、导水裂隙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坑。 底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之下,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承压水通过底板薄弱地段、构造破裂带、弱透水层或导水的岩溶陷落柱进入矿坑。表4-5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困难程度分级表(C2)复 杂中 等简 单1.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困难,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亲密,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简洁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1.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