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11542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规划环评课题组2013年1月一、总论(一)背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于2010年4月25日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位于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内。大连市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出了有步骤、有计划、按照石化产业发展的周期规律,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将大连市现有的石化产业区搬迁至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进而把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打造成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决定。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是指导长兴岛石化园区今后开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规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要求,编

2、制本规划环评。(二)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为长兴岛石化园区规划范围,包括西中岛石化区和长兴岛石化区两部分,共计77.1平方公里。其中近期54.2平方公里,远期22.9平方公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近岸海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适当扩展到周边地区。其中,大气评价范围为60公里60公里,海域评价范围共1890平方公里。(三)评价年限现状评价水平年为2010年(部分数据采用2012年最新数据)。预测水平年启动期为2015年,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四)评价目标紧扣区域发展规模、结构和布局,深入分析、预测和评估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区域性、

3、累积性生态环境风险,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和规划实施保障对策,将环境因素系统地纳入到石化园区开发建设综合决策中,为区域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二、规划概述(一)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目标按照“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料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以及循环经济和高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构建以炼化一体化、规模化、产业积聚式发展为特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世界级、高水平、环境友好型石化产业基地,带动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形成优势石化产业集群。2、总体布局长兴岛石化园区规划范围包括西中岛石化区和长兴岛石化区两部分。西中岛石化产业区用地面积共62.1平方公里,以石油化工为主要功能。在

4、北区建设条件具备的东侧区域,布置中石油大连石化搬迁项目和其它中下游石化项目,作为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的启动基地;随着园区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市场的需求增加,远期及远景将根据产业链规划,在完善北区的基础上,适时启动西中岛南区填海项目并开发南区,发展下游相关的精细化工项目。长兴岛石化区建设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长兴岛本岛西侧北部。该区域主要由已入住的恒力精对苯二甲酸、光汇油库等大型石化项目组成,后续产业发展规划为精对苯二甲酸及下游产业。图 1 石油化工园区总体布局图3、规划规模炼油装置规模:4000万吨级的炼油总能力(远景达到6000万吨级);乙烯装置规模:300万吨级;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规模:

5、400万吨级、700万吨级;大宗合成树脂规模:320万吨。整个石化产业园区合计产业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557亿元。图 2 石油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图4、产品方案规划启动期内建成中国石油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完成甲基叔丁基醚、离子膜烧碱、异戊橡胶等落地项目的建设。近期内形成28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和280万吨/年对二甲苯的产能建设,并以大炼油、大乙烯和大芳烃项目为龙头,发展一批石化延伸项目,使整个园区初具发展规模。远期内,承接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及产能达130万吨/年的对二甲苯项目,发展一批石化延伸项目,并进一步壮大聚酯产品链。最终,

6、按照“一体化、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化”的发展思路,全面建成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区。5、交通规划在西中岛沿中部设置环形主干道,南部石化区中部设置一条东西向次干道,与西中岛至凤鸣岛海底隧道公路相衔接。西中岛东侧设有快速路通道,中东部设有主干路通道,北部通过海底隧道与长兴岛相连。长兴岛石化区充分利用长兴岛现有规划道路网。设置西中岛与长兴岛海底隧道连接两岛的快速路。规划铁路瓦长线设支线联系西中岛。园区规划2个港区。其中,长兴岛石化区港区规划2个30万吨原油码头,部分成品油码头和固体码头,发展以液体散货、大宗干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的大型专业化深水港区。西中岛石化区港区北岸规划了岸线和自有码

7、头,北岸东段为公共码头区,南岸沿岸均为码头区。在环岛铁路外侧靠近企业一侧设地上、地下管线通廊,通廊宽度约45米(地下管线宽度18米,地上管廊宽度18米)。6、市政设施园区统一配置公用工程服务中心,公用工程服务中心包括热电厂、海水淡化厂、污水处理厂、工业气体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实现公用工程一体化。供水:规划区水源主要为市政水水源、海水淡化水和再生水水源三种类型。长兴岛设海水淡化厂1座,西中岛设2座。排水:设置4个污水处理厂,长兴岛和西中岛各2座。供热:长兴岛设置一个热源点,西中岛石化区在南、北两区分别设置一个热源点。电力:在长兴岛石化区西北部、西中岛石化园区北岸中部、西中岛石化园区南岸西部各规划公

8、用热电厂1座。7、环境保护控制指标为: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再生水资源回用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置)率为100%;危险废物处理率为100%;噪声达标控制率均为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100%;环境管理“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园区实施系统化的环境管理,设立园区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入驻各企业环保的协调和管理,并建立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形成在地方环境保护局领导下的环境管理网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负责整个石化园区的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8、安全防灾规划西中岛规划区域内设置11座消防站,其中,特勤消防站2座,一级普通消防站9座;建设先进的有线、

9、无线火灾报警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根据化工园区特点规划了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建设信息灵通、通信发达、警报先进、指挥高效、设施完善的一体化应急救援三级防控体系;满足事故救援的园区级、企业级应急物资储备;统一的应急调度与管理信息平台等。规划一般建筑物、构筑物按7度设防或加固;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按8度设防或加固。(三)规划协调性分析本规划是贯彻和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组成部分。规划确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石化产业基地,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但与石油和化学

10、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在产业定位和发展规模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资源能源现状长兴岛本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较少且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给设施规模小、空间分散,本地水资源仅能作为备用水源。长兴岛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电力和主要能源均为外部输入,供给能力不足。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土地利用效率偏低,有待提高。近年来,围填海速度较快,提供了较多土地资源;岸线开发速度加快,开发模式趋于多样。(二)海洋生态环境长兴岛周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基本良好,近年

11、来个别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复州湾、普兰店湾、葫芦山湾部分站位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来自河流入海及陆源人为开发活动可能是氮磷超标的主要原因。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较高,但经济价值不高,生物质量总体良好,长兴岛近岸海域贝类体内的滴滴涕和六六六残留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三)大气环境长兴岛地区地处沿海,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均达标;受开发建设活动和道路交通扬尘,局部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长兴岛地区海陆风局地环流明显,大气污染物跨区域输送影响显著。(四)水环境长兴岛地区无常年流水河流,只有若干中小型水库;由于由

12、于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现状尚未建成投产,园区内尚无污水处理设施。(五)陆域生态长兴岛区域陆域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完整性较好,近年来受开发建设活动影响,局部地区人为干扰较强。围填海占用了一些盐田、养殖水面等人工湿地。(六)其他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声环境质量监测值基本满足区域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环境功能区标准,个别交通监测点存在超标现象。四、环境影响预测及调整建议(一)环境保护目标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不恶化,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规划功能区标准要求;区域性海洋生态功能不受明显影响;区域性、布局性环境风险可控,风险预警与应急体系先进完备。(二)环境影响

13、预测评价1、水资源与建设前较少的生活需水相比,水资源需求量激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启动期和远期水资源均供需平衡,还分别有5210万立方米和866万立方米的余量。近期供需不平衡,水资源有122万立方米的缺口,不能满足园区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偏低,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5年24.5 立方米/万元、2030年18.7立方米/万元均高于大连市12立方米以下的规定,还需大力提高节水潜力,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启动期、近期和远期石化行业用水万元产值耗水分别为6.06立方米/万元、4.85立方米/万元和4.82立方米/万元,低于中国东部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均水平。2、能源能源

14、消费增速很快,启动期至近期能耗增速超过60%。预计2020、2030年石化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GDP能耗将分别为1.33、1.19吨标准煤,与国内目前水平相比较为先进。3、土地资源建设用地需求依靠围填海新增土地资源供给,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所需建设用地面积共77.1平方公里,其中长兴岛西部石化区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已经通过填海基本建成,西中岛石化区62.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填海获得;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不高,低于上海和广州等重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水平。4、海洋生态根据长兴岛及周边海域和岸线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空间分布情况,划分海域与岸线生态功能分区,规

15、划的围填海、空间布局与海域、岸线生态控制分区一致。5、海洋环境规划共有4个排污口,预测到2030年,长兴岛近岸海域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和石油类均满足海水质量标准(混合区边缘);活性磷酸盐污染会对排污口周边海域产生一定影响(超四类面积1.05平方公里),但对区域海水水质总体上产生的影响不显著,不会造成海水水质质量等级的变化。规划共有六个温排水(直冷水)排放口,预测到2030年,温升较大海域主要在葫芦山湾内,对湾内海域生态影响较大,但影响未超出防波堤范围,对区域海域未造成显著影响。规划海水淡化浓盐水经过综合利用,排放量不大,预测到2030年,只有葫芦山湾内盐度升高较大,会对内部的浮游动物种群造成影响,对其他生物类群和区域海域生态影响不显著。6、大气环境2015年和2030年长兴岛石化园区空气质量总体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与现状年相比,预测水平年石化园区SO2和NOx浓度略有增加,但增幅较小,PM10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7、陆域生态石油化工园区规划用地基本与陆域生态控制分区相符,规划保留了主要的生态功能区域:西中岛上植被覆盖较好的山体和水库汇水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但石油化工园区外有局部地区处于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维护区内,主要包括大孤山风景区、世耀水库汇水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