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486114143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入的分析报告10篇 目录 第1篇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第2篇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第3篇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第4篇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第6篇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工作报告 第7篇关于我市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第8篇关于农村居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第9篇农民收入的查报告 第10篇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篇一 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

2、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xx市xx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

3、00元左右。二、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富裕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充分的利用那仅有的资源耕地与水库。 一、从耕地说起,耕地直接

4、产出的是粮食,而单单卖粮食已经被证明在现阶段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 而结合现阶段沈庄村的具体情况(没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沈庄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粮食的深加工。经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发现,小麦的单价是0.8元每斤,而经过初步加工的面粉的单价则达到了。元每斤,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等,单价更是达到课惊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发现,只要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粮食加工这一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所以,只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走粮食深加工这一路线是可行的。 具体措施: (1)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农村设立乡镇企业; (2)吸引人才,国家应

5、加大对于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补助。 其次,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说白了就是将农村的土地合并起来,成立一个公司。每个农民都是股东,由专业人员经营土地。这样不仅会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能解放出大量优质劳动力。他们可以去从事第三产业等增加收入。 优点: (1)农民从此不再是一个人面对险恶的市场,农民的话语权增加。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农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2)有利与农业高科技的推广。 (3)便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提高了耕种效率。 (4)解放生产力,通过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外务工或者进入第三产业。 具体措施: (1)成立农业合作化产业集团公司

6、。 (2)吸纳人才。 其实,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将以上两点结合起来。有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负责乡镇企业的建设,这样农民就可以拥有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红利,乡镇企业红利,以及个人工作收入等三个收入来源,这样就能大幅提高沈庄村农民收入水平。经过初步的计算,每位农民每年能从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分得红利1500元,从乡镇企业获得红利5000元,个人工作可获收入8000元,这样算来沈庄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可达近万元。与原来人均年收入4400元相比,提高了一倍多,基本达到了中小型城市的收入水平。由此可以直观的发现,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走向富裕最有效的出路。 二、沈庄村与许多其它村庄最大的不同是沈

7、庄村紧邻着一个大型水库燕山水库。 紧邻水库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多,而最直接利用水资源的就是水产养殖业和灌溉农业。 经过对沈庄村的具体调查发现,沈庄村存在很多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因素。 首先,沈庄村虽然距公路干道只有1公里左右,但是短短的1公里却没有一条真正的公路,还是落后的土路。一旦下雨,土路将会泥泞不堪,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与物资的进出。因此修好这条公路是沈庄村致富的前提。 其次,沈庄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90%的村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村民的人数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农村的教育观念使然。大多数家长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过早让孩子放弃了读书,而选择了出外务工。而农村不健全的

8、教育制度也使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因此,尽快完善农村的教育制度,使离开校园的孩子尽快回到校园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当前工作的重点。 再次,一个精明的领导人是沈庄村,也是我国大多数农村所缺乏的。举个例子,通过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到,几年前河南省大兴修高速公路的工程,而兴建高速公路需要的大量沙石都要从流经沈庄村的小河中挖取。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成千上万立方的沙石竟然以xx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了开发商。后经过初步的估计,这些沙石至少价值50万元。一个愚昧领导人的愚昧决定带来的不仅是村庄资产的流失,更带来了河流环境的破坏。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精明的领导人,那么沈庄村至少有了50万元的流动资产。以这50万元作为投资,无论是

9、投资养殖业,还是加工业都能给沈庄村带来丰厚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精明的领导人。细看我国目前的几个富裕村无不是有一个精明而有决策力的领导人。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工程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 沈庄村所面对的问题正是其它大部分村镇所面对的,交通不变,文化水平低,缺乏领导人才等等都是限制我国农村走向富裕的根本因素。因此,切实解决好如上三个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二 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自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隆胜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思路、和谐发展、团结奋斗”这一主题,结合隆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成立领导小组,

10、对村里设施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和研讨交流。调研小组深入到设施农业基地对有关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调研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种植大户,采取了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开展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服务对象及设施农业大户座谈会4次,累计参加人数达89人,深入到塑料大棚区走访设施农业种植户50家,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查找制约本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问计于民。按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充分认识已具备的优势,就如何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

11、基本情况 隆胜村位于隆昌镇南部,与阿旗接壤,有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1773亩,水浇地面积2400亩,林地总面积7400亩,人口总数1292人。外出人口386人,常住人口906人。党支部1个,党员总数33人,蔬菜协会1个,2024年人均收入4856元。 二、村里现状和优势 隆胜村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村两委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突出特色,强化力度,力促设施农业建设,积极打造隆胜村特色农业“万亩田园”,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村农业发展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即在发展观念上由传统农业向

12、现代农业的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单一粮油作物向蔬菜、马铃薯、特色果品多元结构的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农民“单打一”向多种经营形式的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大群体”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一) 规模优势初步显现、农民增产增收明显 现在,全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隆胜村西部为主的温棚产业带,集中连片百栋以上的温棚基地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并且呈现出由北部地区向南部宽广地区发展的良好势态。2024年全村共建成蔬菜标准化规模种植小区1个、规模蔬菜大棚181栋,全村实现增收757112元,全村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86元,占到种植业新增收入的76。设施农业已日益成为全村力促的重要

13、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 区域特色日渐突出、区域布局更趋优化 近年来,隆胜村根据自身的气候、地理和市场条件,按照“宜菜则菜,宜菌则菌,宜花则花”的原则,努力培育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相当的特色蔬菜、瓜果种植区。与此同时,全村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农产品,卓有成效地增强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蚕豆、大蒜、猪肉等已全部出售外地市场。全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隆胜村西部为主的温棚产业带,集中连片百栋以上的温棚基地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并且呈现出由北部地区向南部宽广地区发展的良好势态。 (三)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 首先,是区

14、位优势,隆胜村靠近政府所在地,北与隆昌镇接壤,同时靠近交通便利的省际大通道,有了便利的交通,使往来于此的客商能够方便运输;其次,是资源优势,隆胜村有耕地面积1177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400亩,发展优势产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对农业提质增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是劳动力优势,隆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村有劳动力1246人,为发展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提供了充分的劳动资源。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滞后 隆胜村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种植品种单一,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

15、高,且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篇三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