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管理11篇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486114042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安全管理1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安全管理1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安全管理1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安全管理11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安全管理11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安全管理11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安全管理11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安全管理11篇 目录 第1篇从班组的安全管理看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第2篇文化大厦临时动火焊割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3篇开辟班组安全文化园地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第4篇发电公司创新安全管理 推广安全文化 第5篇强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班组安全管理 第6篇安全管理的文化手段 第7篇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第8篇“八步骤”、“5s”管理,形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文化 第9篇让安全管理成企业的重要文化 第10篇杜邦安全管理文化探讨 第11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之安全管理 第1篇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之安全管理 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能力是班组长安全理念和安全素质的外在体现,是深化班组安全建设的关键切入点。

2、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既承担着工作现场生产组织工作,又是各项安全规程和具体生产措施的有效执行者,其安全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组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注重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能力,以使其更好的驾驭并指挥班组,塑造一个战斗堡垒。 一是要提高班组长的超前预防能力。就是要求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始终具有冷静的头脑,独守静明,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预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布置,明确当班的安全防范重点,明确具体工作的侧重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把事故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提高班组长的紧急处置问题的能力。民航保障工作随时

3、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发生,当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班组长必须能够保持清醒头脑,迅速做出判断,不能优柔寡断、贻误时机,更不能违章指挥,要始终站在理性的角度,以规章制度的标杆去处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安全培训来提高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让他们尽量掌握和熟悉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逐步积累应急处理经验,建立勤自考、勤分析的习惯,化繁为简,迅速把准紧急情况下的主线条,找准方向。 三是要提高班组长的学习指导能力。学习指导是新形势下班组长应具备的一种能力。班组长不仅个人要善于学习新事物、新思维、新的管理理念,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更要善于加以总结、归纳、提炼,形成自己

4、带领班组工作的有力武器,利用班组会,日常交流谈心,将新的要求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实际班组工作中,带领和指导班组成员坚定不移的学习并执行新要求,和谐共进,达到班组效率的最大化,安全生产的最大化。 四是要着力培养班组长的现场指挥能力。班组长如果只能苦干,不懂管理,不会协调,对违章行为不制止,这样的班组长不是合格的班组长。班组长不仅自己能带头干,更要能组织指挥班组成员,根据能力、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安排工作任务时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境进行合理分工,同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协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监督当班人员按章作业,有条不紊的实施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更要去着力培养班组长处理问题、指

5、挥问题的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方式逐步提高其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一名称职的班组长。 第2篇 杜邦安全管理文化探讨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在其生存发展的200年中,取得了骄人的安全业绩。在美国工业界,杜邦与安全几乎已是同义词。杜邦在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推动着安全理念、技术与制度的不断进步。 笔者以杜邦安全管理为模式,结合独山子石化公司实践体会,探讨我国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 一、 人安全管理的核心 人的活动离不开管理 什么是安全?说得完整一些,是人在生活及生产过程中,消除能导致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损,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从而实现

6、生活及生产的目标。因此可以说:安全是人类活动本身的有机组成,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始终必须保持的一种状态。没有安全的状态,人类活动是无法进行的。 人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活动本身进行管理(控制),以求实现活动目标。那么,在对活动本身的所有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成本管理)当中,就必然同样存在着对安全状态的管理。所谓安全管理,就是针对人们活动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活动过程中人与客观物质环境的和谐,始终保持安全状态,达到活动目标的实现。究其核心,笔者认为无非三点: (1)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即:所要进行的活动过程当中存在着哪些可能的危险、危害

7、因素。 (2)活动过程的风险评价。即:各种可能的危险、危害因素,能造成多大的伤害,这种因素将造成多大损失,能否接受。 (3)针对不能接受的伤害,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 二、 管理的三个过程 人在进行各种活动过程当中,每一项活动都是按照这三步过程进行着,只不过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例如:在吃饭的过程当中,我要实现一个目标,将一块鱼肉吃进肚子里。首先,我将一块鱼肉夹进自己的碗里,检查鱼肉里有没有刺(危害识别),发现刺后判断这根刺的大小、软硬(风险评价),剔除这根刺(采取安全措施),将这块鱼肉吃到肚子里(最终实现活动目标)。 又例如:行人穿越马路,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穿越马路前,左右

8、看看有没有上下行的汽车(危害识别),有上下行的汽车则对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以及自己的速度作出计算判断,是否在马路中间与汽车相交(风险评价),当与汽车在马路中间相交的可能性很大时,自己停下来,让汽车先过(采取安全措施),最后在没有危险时,再穿过马路(最终实现活动目标)。 所以我认为,只要是人类活动,就必然存在着安全问题,就必然存在着安全管理(如上述的三个过程)过程。而且,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时间、空间、客观物质条件等的变化,因此,这三个过程始终在随着这种变化不断进行。 那么,人类活动本身,是否存在不进行安全管理的情况?答案是肯定的,否则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事故。 同样以行人穿越马路为例,什么样的人不

9、进行危害识别?盲人。他看不见上下行的汽车,即,不能作出危害识别。什么样的人不进行风险评价?智障。尽管他看到上下行的汽车,但总是不能对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以及自己的速度作出准确计算判断,即,不能作出风险评价。什么样的人不采取安全措施?行为失控者。尽管他看到上下行的汽车,也对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以及自己的速度能作出准确计算判断,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大脑叫停,脚却不听,所以被车撞。于是,下面又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被提出来: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是否每次过马路都会被车撞?不会的。因为被车撞事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人的状态而且还取决于客观的物质条件(车及道路等的情况)。但是,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过马路

10、不被车撞是偶然的,而被车撞则是必然的。 在当前我们的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当中,时常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故,说明在我们的企业当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没有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事故的必然发生。 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过马路(以下简称过马路者)同高处作业者不系安全带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未必每次都掉下来,但掉下来是必然的,其他各项生产活动,只要不做好安全管理也是同样,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只要是人类活动,就必然存在活动过程的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是活动本身的有机组成。 2、解决安全状态问题就要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就要进行

11、上述的三个过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采取安全措施,但需要解决的是将这三个过程由人的自发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由被动行为转变为主动行为。 3、安全管理是人在追求活动目标过程当中的一个管理,因此它具有的是过程管理的特点。 4、人在活动中进行了安全管理,则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人类存在着未知的知识领域)。反之,人在活动中不进行安全管理,则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存在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发生事故则是必然的。 三、怎样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要靠自己 人追求活动目标的实现,在实现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需要进行安全管理,那么由谁来进行安全管理?即,安全管理的主体应该是谁?这里继续用上述的例

12、子进行说明。 有人会说:既然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这些过马路者穿越马路,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那么找个人来背他们过马路,从表面看,这确实是一个解决安全问题的好办法。由于找来的这个人是为了解决过马路者的安全问题的,在这里不妨称之为安全员。但是,要通过背着过马路,来解决过马路者的安全问题这个方法,必须要面对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首先安全员不能是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否则同样过不去。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出现了细致的专业分工,各个专业本身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专业知识,同样隐藏在不同专业技术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与其技术本身紧密相连,不懂得专业技术知识,是根本无法解

13、决安全问题的。安全员可能掌握某一专业,但根本不可能掌握所有专业的安全知识,解决所有专业的安全问题。所以,安全员有时是可以背着过马路者穿越马路(解决安全问题),但在更多的时候,安全员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 第二个问题,要有足够数量的安全员,一个安全员背不了一群过马路者。 在企业当中,从管理者到生产者都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生产技术活动,我们没法做到为每一项生产作业活动都配备一个安全员去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付不起这个生产成本。所以,现在我们企业的安全员们尽管有天才般的智慧和能力,但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尽管努力工作、个个疲于奔命、累的半死,但

14、仍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大小事故的发生。 第三个问题,要解决安全员与过马路者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安全员的目标是确保安全,而过马路者的目标是赶快过马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原因在于我们将安全从人类活动本身分离出来,使这一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人为的割裂。安全管理是人在追求活动目标过程当中的一个管理,因此它是一种过程管理,而当人为割裂使它变成了安全员的目标后,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 1、安全员为确保自己安全目标的实现,而忽视生产活动本身所追求的真正目标,变成为安全而安全,并且在其他人眼里成为了一种绊脚石,一种障碍。而且,安全员本身没有掌握进行安全管理所需的足够的资源,他的安全管理无法到位,所以

15、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安全管理漏洞,使得安全员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2、过马路者由于将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转移出去,造成了在思想上忽视甚至轻视安全的状态,因为其目标是赶快过马路,所以在其行为当中不对安全管理投入所需的资源,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生产活动的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人追求活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假手他人,只能是自己(安全管理工作假手他人就如同将自己的脑袋别在别人的裤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所以,安全管理的主体就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自己,这是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就能搞好安全工作。我要安全这句口号,更准确的应该说我不得不要安全,否则就是一个盲人、智障、行为失控者在过马路。 四、安全管理要遵循客观规律 杜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