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长亭送别》同步教案4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10859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长亭送别》同步教案4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长亭送别》同步教案4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长亭送别》同步教案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长亭送别》同步教案4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长亭送别最新同步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42 改写练习教案设计背景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 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 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例如:

2、【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改诗:是谁丰富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地飘离 是谁装点了苍白的大地却是路上带寒的秋菊风,肆意狂乱了思绪 碎片也由南飞的大雁携去看得林中霜叶也悄然醉了哪是霜叶自醉 是染上了离人红泪。改诗无疑很优秀,是创新的最好诠释。原曲前一句是具有深秋特征的四种景物的直接罗列,后一句设问点题,情景交融,含蓄而深沉。改诗则活用原诗意象,加入更多神奇的联想、想像,突破 了原曲意象,丰富了原曲意境:云彩“在无情地飘离”,化静为动、化含蓄为显露;大地变得“苍白”,由“带寒的秋菊” “装点”;西风可以“肆意”吹碎离愁别绪,而被吹散的离愁的“碎片”正 被南飞

3、的大雁携去;林中红叶看了这一切,如痴如醉。这些意象想像新奇,情感表达热烈而真挚。而且承载这一切的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也极具现代诗的风采。再如:【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 在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改诗: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 可怎能寻觅。改诗运用联想、想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改变了原曲意象。原曲只有“车”“马”,改诗则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简练而形象,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 原曲“杯盘狼藉”,改诗“酒 杯横睡”,更具愁绪、更具人情;原曲有“落日” ,改诗则

4、“落日也随他而去”,夕阳的落下竟是随 着张生的离去,可谓精彩之笔。优秀的改写必须凭借卓越的联想力、想像力,才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缘于原诗又脱于原诗,创新意象、丰富意境。而在改写过程中,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较容易地把古诗变成符合现代审美 情结、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比如:【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改诗: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 是在挽留谁呢 苍翠的树林呀 你为何如此憔悴 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 小道伴着落日沉静 秋风抚过农田 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 将离去的车 儿定格。原曲语言极尽华美,氛围十分忧伤。改诗则通过连用四个疑问,组成排比,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意象鲜活,情感直露、热情。其中把“疏林”改为“憔悴”,“夕阳古道无人语”改为“小道伴着落日沉静”最为优美。再如,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改诗:层层的山峦中,响彻云霄的鞭声响起,将那夕阳也击打破碎。无论如何,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又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的张生的鞭声,是很难被莺莺听见的,更不可能击碎夕阳, 但运用超现实的夸张却将莺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鞭声扩大了千万倍, 是 莺莺极目远望、心力交瘁的形象外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