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10811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及旅游环境保护学习教案这些负面影响轻则损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降低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导致旅游经济滑坡;重则造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被破坏,从而丧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基础和环境条件。2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许多旅游区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例如故宫要求游客购买专门的鞋套以保护地面,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等。你认为这些措施是否可行?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点拨: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可行。故宫与九寨沟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对它们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限制性措施可以减少人为的损坏,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旅游资的可持续利用。(2)认为不可行。采取限制性措施不但不会减少损坏,反而会由于减少游客数量,使旅游

2、区保护和管理缺乏运转的资金,妨碍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另外,这样消极的限制性措施对存在经济条件差异的游客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意见和建议:对游客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建设,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以引导等等。二、做个生态旅游者1、生态旅游1)定义: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2)特点: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3)功能: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4)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图519观鸟生态旅游图片展示:北戴河沿海湿地鸟儿自由嬉戏、飞翔的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众

3、多观鸟游客。2、做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和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案例倡导旅游者参与旅游环境建设案例从国内外的实例说明:旅游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破坏环境;而且要能够主动地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思考1什么叫劳务旅游关系?建立劳务旅游关系如何使游客承担起生态旅游的双重责任?点拨:劳务旅游关系是旅游者在旅游区个人付出劳务,一方面赚取旅费以延长逗留时间,游览更多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工作可以接触当地社会和普通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简单来说就是“一边挣钱一边

4、旅游”。游客通过与旅游区建立劳务旅游关系,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护,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自然环境的破坏。2在珠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有什么特点点拨:珠峰地区气候寒冷、干旱,旅游废弃物分解难;清理困难。丢弃在高海拔地区的废弃物,除非组织专业登山队员,否则很难清理。3你还知道国内外在加强旅游者参与当地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其他做法吗?(提示: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的途径收集资料,然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阅读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通过阅读,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不仅对保护旅游区的资环境有利,而且为旅游者提

5、供了个人如何更好地获得更大旅游收益的方法和途径。活动“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是美国旅行者协会制定的生态旅游者十条道德准则之一,但作为普通游客也应该做到。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讨论“诗意地栖居”的含义和意义。提示:可按一下步骤进行1确定讨论会的准备时间(如一周)。2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确定一个选题,可自定题目,例如:1)什么是生态旅游?2)生态旅游为什么有利于保护环境3)学校附近有哪些旅游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4)如果你去旅游,你会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5)介绍一个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区。3各组分别收集资料,进行组内讨论,并撰写课题报告。4各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各自的研究和看法。课堂小结:略板书提纲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和环境的负面影响1、环境破坏2、环境污染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二、做个生态旅游者1、生态旅游2、做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