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106741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 物 质 赋 予 生 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案例一、背景: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在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欲望。笔者所处的学校位于小镇上,是一所城乡结合的高中,高一学生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年龄,一方面他们不像小学时候那样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态度,踊跃回答每一个问题,另

2、一方面潜意识里他们又非常愿意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肯定。于是设想在某些课堂教学中,把一节课当成一个小品来演,教材作剧本,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加深记忆。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蛋白质”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缩合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由于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且初中时学到化学知识很少肤浅,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理解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和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

3、形成这样一个蛋白质的知识概念图困难就可想而知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缩合方式,以及氨基酸数量、肽键数、肽链数和失水数之间的关系对于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人体姿势表演引出氨基酸结构通式,一个人就是一个氨基酸,两人通过牵手建立友谊,意味着氨基酸通过缩合形成二肽,三人牵手,就是三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三肽。同学间的牵手代表形成的肽键。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链的形成、蛋白质多样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形象力情感目标:增进友谊,学会沟通合作。四、课前准备道具:甲烷的结构式模型若干个、标有R基(R)、甲基(CH3)、氢基(H)的纸帽若干个,标有氨基(NH2)、羧基

4、(COOH)、(CHCH3 ) CH3(CH2CHCH3)的等纸套若干个。CH3五、课堂实录场景一:体形展示(引出通式)教师“导”:拿出甲烷的结构式模型。有一个中心原子,叫中心碳原子,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四个氢原子,他们通过化学键连接。向学生解释像这样原子之间用短线连接的就叫结构式。黑板上板书甲烷分子式(CH4),结构式 H HC H H (讲这里时可以结合初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碳原子连四个化学键而不是三个或五个。)解释并板书出几种常见的基团的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学生“演”:将甲烷比作是个双手张开,头顶天脚踏地的人。请四位学生走上讲台,两臂都左右伸直,两腿合拢呈“十”字形。将四个同学的左右手分

5、别套上标有(NH2)和(COOH)的纸套,然后我叫第一个同学戴上标有(H)的纸帽,第二个同学戴上标有(CH3)的纸帽,然后我要下面的学生对照课本第15页“交流与讨论”的那四种物质的结构式,再来给另外两位同学的帽子给戴上。告诉学生这四位同学的两腿代表H,然后要学生找出这四个同学相同的基团来。这不难了,有三个相同的基团,学生们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然后我将其中一个同学的帽子换成标有R的纸帽,嘿,有学生喊:“他就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了啊”。我说“是啊,每个人都可以戴的帽子。可以戴的帽子大约有20顶呢”。学生“问”:老师,他们摆的造型与书上有点不同哦,按书上的他们都应该倒过来。我一看,确实,R基都放在下方。

6、我当时想是不是叫一个同学卧倒呢?为了说明这个空间结构,我想到了太空人。教师“答”:这问题提到非常好。大家想想这四个同学如果在太空中,会是什么结果?他们会在失重的情况下可以任意改变体位,那他们戴的这些基团也会可以改变位置的啊。这样一比较,同学们就恍然大悟了。场景二:友谊的结晶(缩合产物)教师“导”:为了表示友好,两人见面时常用的礼节是什么?学生有的答握手,有的答拥抱。我纠正:是中国人的礼节。学生答那就是握手了。握手既然是礼节就有一定的礼数。相握的是两只手,注意手是不能和脚或头相握的哦。这样一讲,学生就会记住是氨基和羧基相结合的了。然后来分析脱水缩合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些了。氨基脱氢羧基脱氢氧后生成

7、肽键,生成肽键的同时脱去水分子,且一一对应。在讲生成“肽键”时学生恶作剧的听成“太监”而哈哈大笑,我也就将计就计开玩笑:“是啊,之所以为太监是因为被割掉了点东西,这个肽键也是掉了些东西的产物哦”。这样一讲,学生笑的更厉害了,虽然玩笑有点不雅观,可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为了把氨基酸数量、肽键数、肽链数和失水数之间的关系讲的更透彻,请学生来继续扮演氨基酸。学生“演”:先请两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分别用基团武装。两人一个伸出右手,一个伸出左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将相握手上氨基的氢与羧基的氢氧隐藏起来,并在相握的地方用线掉一个写上H2O的纸板,说明在这个地方失去了一个水。又来一个,也伸出手,与其中一人牵手,仿

8、照前面。这样四个人呢?五个人呢?他们之间可以生成多少肽键,多少水啊?通过几次递增表演,学生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公式:肽键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1。这是站成一排的情况,也就是氨基酸形成一条链的结论,那如果形成两条链呢,三条链呢?这就可以要学生看坐在教室的同学,想象第一排学生牵手,第二排牵手,肽键数与氨基酸的关系,第三排也牵手,肽键数与氨基酸的关系。以此类推,M条链时,肽键个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M。六、教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导演”下,学生的“表演”下,学生的动作表演,就像鲜活的教具,既生动形象又有趣味性。通过表演,自然的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结合方式等知识点了然于胸。掌握了氨基酸数量、肽键数、肽链数和失水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节课“角色表演”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角色表演”的教学并不都适合于每节课,费时费力,时间上较难把握,比如这节课,本打算把蛋白质的多样性也通过学生的人数变化、人员顺序变化、和排列变化来说明的,没时间了,而且例题和练习都砍了。但只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我都愿意尝试。事后也证明,这两个知识点,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