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格言及理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0201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田格言及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田格言及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田格言及理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田格言及理解在森田疗法的理论结构及治疗实践中(如说理,谈话,指导写日记等)都使用了一些定的用语,其中有些来源于佛教。森田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这些用语赋予多种含义。常用的格言简要说明如下:顺其自然 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即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高良先生医院的医院刊物叫“顺其自然”。欲想以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叠起 意思是说如若企图一浪平息一浪,反倒会出现更多的波浪,极力要消除症状,结果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新的症状,最后弄的不可收拾.不要光想着治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益

2、于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 外表自然,内心健康 意思是说,象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就能健康起来。神经质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对情绪不予理会,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这样,情绪自然而然就变成健康的情绪。徒然草一书中也有这种说法. 情绪为准则(情绪中心) 是指注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者所共有的。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采,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

3、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重视着眼于行动的生活态度。行动为准则 唯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贼;反之,即使多少想过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是好人.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这就是”与其想,不如做。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对情绪要既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这是摩攀罗尊者的话。意思是: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情绪就象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 唯

4、事实为真实 意思是”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与顺从自然是同义语。 顺从自然 与顺其自然同义。不是要屈服于大自然的意思,而是说,对于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即使怎样着急也无济于事,同样自己的心情受现实的影响,这时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现实,自己的情绪好也罢,坏也罢,唯有行动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思想矛盾(恶智)所谓思想矛盾是指”应该如此的想法与就是如此的事实之间有矛盾。与佛教所说的恶智”具有同样的内容。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

5、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死的恐怖 生的欲望是积极方面的精神动力;与此相反,死的恐惧则可以说是一种消极方面的精神动力.虽然二者同属于动力,但方向不同,因此其表现形式也完全相反,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强烈的生的欲望,他就会具有健康人的生活态度;而当”死的恐怖明显时,就会成为神经质。二者不是对立的概念,毋宁说他们是相互协调的,偶尔还会彼此交替。从这个意义上,森田疗法是把死的恐惧”转向”生的欲望”的一种操作 温顺 是指一种顺从老实的态度,但它不同于盲从.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森田对一位神经质患者说:你要是照我说的去做,病就会好,怎么样,你做不做?患者回答说:好的,怎么做都行

6、。于是森田说:那么你现在就原地转三圈儿,然后给我鞠躬。患者照他说的做了。据说森田告诉他:”你这不是温顺,而是盲从。如果是真正温顺的人,他会因为感到害羞而停止,或者会说这家伙真有点”,或抓抓头.而你这样做是被曲解的必须要温顺所束缚。 主观虚构性 这是高良提出的问题.神经质者很难自己冷静、如实地做出客观判断。这由于思者受到疑病情绪的影响,其判断往往被情感色彩所歪曲。因此,患者在叙述症状时,往往内容与事实明显不一致。高良把这叫做神经质者的主观虚构性。纯真的心意思是坦诚的心,富于人情味的心。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越是坦诚的人,治愈得越快。 神经质(症) 森田把森田疗法有效的各种神经症叫做神经质。但另一

7、方面,他也把神经质这一名称用来表示一种性格特征。森田把神经质者同其他精神障碍者严格区分开。可以设想,他所以使用这一病名还是性格特征的模糊概念,因为他有一个信念:神经质不是病”。然而高良则把神经质看成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把它叫作神经质症,把神经质用来表示性格特征.至今有多数学者在使用这一名称时,仍然沿用森田的本来含意。由于这样缘故,也有学者强烈主张,在使用神经质”这一名称时,应用森田神经质。尽性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要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所谓”尽已性,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渴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所谓”尽人性,就是要肯定别人应有的价值,发挥他的长处。所谓

8、”尽物性,就是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提高它的价值。 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也是症状顽固的原因,特别是强迫观念中,这种心理活动作用很大.把自己的某种身心现象视为于已不利或令人不快的东西,企图加以排斥和否定的态度。例如,当自己意识到在众人面前感到恐惧时,想要排斥恐惧,必须平静,但又做不到。因此总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矛盾心理就会成为强迫观念的原因。结果由于这种机制,增强了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 对神经质的发病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于症状的发展有决定作用的就是精神交互作用。对某种感觉如果过度注意,对那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对这种敏感的感觉越来越注意并会使之固定,这种感觉与注意进一步相

9、互作用,越来越形成感觉过敏的精神过程。 生的欲望 这一概念是森田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生的欲望通常被解释为,人类总希望自己不断向上,不断发展的一种欲望。但分析一下森田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以下的种种愿望:不想得病,不想死,想生存;想活得更好,不希望被人看不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想多知道一些知识,想学习;想变得了不起,想得到幸福;想提高和发展等.这种欲望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精神健康的人,无论谁都有很多这种欲望。有大疑才有大悟 越迷惑越好,越怀疑越好。这种矛盾心理越厉害,领悟就越大。 体验疗法 在森田疗法中重视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不是只靠思考去认识,要通过自身的行动体验去认识。由于

10、重视这一点,也有人称森田疗法为体验疗法。协调 在森田理论中,一般没有对立概念.就以”生的欲望和”疑病性为例,乍看上去,使人觉得是对立的概念,其实在人格中保持协调。”协调”这一概念往往被人忽视,而它是森田人生观的体现.森田追求的人生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领域中成为一个伟人.他对自己在该领域中的知识有绝对的自信心.在他看来,一个健康人要谋求地位、获得财富,并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树立起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乃是人之常情。但其内在,需要经常保持一种”协调.无论怎样想要得到财富、得到地位,如果没有协调(即若是成为非社会性的或是反社会的)那他就根本不可能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通信

11、指导 对那些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前来医院的患者,必要时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生活指导。具体做法参照日记指导。适应不安这是高良提出的概念。高良认为森田所用的疑病性基调这一概念模糊不清,于是便提出了”适应不安”这一概念,以取而代之。高良认为,所谓适应不安”就是感到无法以自己的现状去适应环境从而出现了不安。从这一意义上说,适应不安就是一种症状,严格地说,它同疑病性基调有不同的内涵。 束缚 在森田的理论中,通常把引起神经症的冲突、发生的机理用”被束缚或注意”来解释。就是说,冲突心理的产生,就是经常提到的由于被束缚、”过度注意”那样的自身原因所引起.根据新福学说,导致被束缚”和注意的个体因素,不能只单纯看成是疾病

12、恐怖、对死的恐怖的单纯本能反应,更有复杂的因素。除对疾病、死和异常的恐怖之外,还与完美欲、优越欲、罪恶感和良心的谴责等有关. 突然悟道 恍然大悟.在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某些症状,有时会因某种突然的原因,一下子从困扰中解脱出来。 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这是弗郎克尔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值得去烦恼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值得烦恼的,不妨为之烦恼.天天是好日 这是云门蝉师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日记指导是让患者把每天的生活写成日记,医生通过日记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同时给予评价,以此鼓励患者努

13、力向上的方法。通常对住院患者每天的日记都进行评价指导。对门诊患者一周进行一次。日记的内容着重于记录一天做了些什么。 人若有生活的目标,就能承受一般的困苦 意思是告诫人们:活着要有目的”,这是大原常说的一句尼采的话. 人是在不安中生存 这是萨尔托尔的一句话,意思是:人本来就是不安的”,与不安常在是同义词。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 如果身体需要睡眠,即使在火车上也能入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能边走边睡。与此相反,如果身体不需要睡眠,无论在床上躺多久也还是无法入睡.要紧的是情绪要放松.对于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只要睡上56个小时,精力就会得到恢复,足以坚持第二天的工作。耍小聪明 是指玩弄小花招。所谓

14、没有私心,意思是指纯真的心。烦恼即解脱 即使内心烦恼也不要企图逃避,毋宁任其烦恼。这样,烦恼的心情就会消失,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日新又月新尽管看上去,每天的生活内容千篇一律,但今天和昨天总是不一样,今天就是新的一天。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应该过得更充实.森田疗法的病理理论 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他

15、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森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有明显的神经质症状,12岁时还尿尿,6岁以后时常头疼、心跳快、容易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中学时曾思肠伤寒病,虽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收效甚微,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受其症状的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将至,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结果却出乎意料: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由此,他悟到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病。森田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互相调节的拮抗作用。例如: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森田称之为精神拮抗作用.比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出现对某人不敬的念头的同时会想到,这个念头是错误的而加以否定,这个想法说出来会招来不幸而不再想它。这种拮抗作用的存在,可以保证人的精神安定和恒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