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10200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开学第一堂课,我们一般都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先做几个“魔术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等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

2、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其次,创设情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笔者在上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品上课铃声一响,有一同学走进教室突然感到胃很不舒服,是胃酸过多引起的。然后让全班同学帮助小品中的同学解决这一困惑。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给她吃胃舒平氢氧化铝、有的说:吃止酸剂氢氧化镁、有的说:“我听说过一个偏方,用鸡蛋壳洗干净在锅里炒,然后研成粉吃,有的用小苏打、有的用达喜等等。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药品、仪器验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设置这一情景的作用:其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引发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

3、用于生活。其三,情景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让学生知道这些药品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化学学习方法。在探究无现象的酸(盐酸)、碱(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但这一观点立即遭到学生二的反驳: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成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但学生一马上反驳:那么做一个对比实验不是也可以吗?学生三说: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四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z最后到PH7。学生五说: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如果发烫,说明反应了。学生六说:将生成的产物蒸干,看它能否潮解(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氯化钠不能潮解),这样就可以判断是生成的新产物氯化钠还是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