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098083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法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州词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特点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 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 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写作特点:诗人以饱醮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 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一“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 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 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 力,表现出将士

2、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 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 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 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 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 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 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 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 面。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

3、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 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 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 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 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 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 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 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 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

4、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 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 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 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 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 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 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 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 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凉州词写了欢宴的场面:耳听着

5、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 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 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 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 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 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 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 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 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 情绪是奔

6、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 流。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 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 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 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 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 伤和

7、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 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 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写作特点:“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 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 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 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 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

8、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 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 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 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 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 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 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 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 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 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 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 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 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 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 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 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