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0977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从容说课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根据所给资料探究了实验室制CO2的原理。然后教材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些仪器,让学生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再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验证CO2;最后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汁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教学方法理解资料一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反思小结。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学生用具:(1)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2)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引言在第二单元制取过O2,今天再来探究制备CO2,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投影资料:1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稀盐酸(HCl)

3、或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把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_,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中,木条_。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_,说明CO2能让石灰水变浑浊。4标准状况下,CO2密度为1977 gL-1,空气密度为1293 gL-1。5C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活动探究探究内容: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可供选择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小试管、药匙。探究方法:步骤现象1234结论:_。学生活动交流(教师适当指导)石灰石与HCl反应速度适中;CaCO3与H2SO4反应难于进行;Na2CO3与酸反应

4、瞬间结束,不便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讲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O2和H2O,所以总反应为:CaCO3+2HCl=CaCl2+CO2+H2O。板书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设问我们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装置制取CO2?板书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投影资料: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固体和固体反应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液体反应气体发生装置 液体和液体反应反应

5、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上排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二氧化碳氧气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试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你也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指导若使用右图装置应注意:固体事先直接加入锥

6、形瓶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液体,长颈漏斗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导气管不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应刚露出胶塞为宜。讨论交流讨论上述注意事项的原因,组与组之间讨论交流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师生活动各组修改自己的装置,教师审查。设问如何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一瓶CO2气体,需要哪些步骤?学生讨论总结并板书三、制取CO2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入药品;3制取收集气体。思考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以CO2?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CO2已收集满?讨论总结板书四、验证CO2气体的方法(见板书设汁)1检验方法2验满方法学生活动制CO2并检验CO2,收集一满瓶CO2。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什么?师生总结并板书1. 选

7、择反应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作业习题2、3、5写出本次的探究活动报告。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三、制取CO2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入药品;3制取收集气体。四、验证CO2气体的方法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收集满。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选择反应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考题回顾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

8、)A. 木炭和氧气反应 B煅烧石灰石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D大理石跟稀硫酸反应2小明在实验室里学习制取CO2,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组装仪器后,进行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见图A。请你帮他判断一下,这套装置是否漏气?(2)他从稀H2SO4、稀HCl中选择了一种酸,与石灰石反应制CO2。想一想他不选另一种酸的理由_。(3)小明想用图B装置来制取CO2,你认为是否理想?_。(4)请你告诉他集满CO2的集气瓶,应该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答案:1C2(1)不漏气、气密性良好 (2)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理想 (4)正备课资料气

9、体制备的设计模式1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时是否需要加热来选择。(1)凡是给固体加热或固体跟固体反应加热,适用于制O2装置(a套装置),即试管横放,管口略下倾,教科书中加热Cu2(OH)2CO3、H2还原CuO、胆矾分解均采用此装置。(2)凡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制气体,且反应不需加热,均可采用制取H2装置(b套装置),即试管直立(a、b套装置图略)。若要控制液体反应,可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若反应物固体块较大,且用量多,可将试管换成广口瓶、锥形瓶或烧瓶等。无论选用上述哪种装置均应注意:先检查气密性后再加药品;制气装置中导管口略露出胶塞即可;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另外,利用a套装置时还应

10、注意:药品平铺;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如反应较剧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药品堵塞导管口;制完气体,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利用b套装置时还应注意:长颈漏斗底端需液封;装药品时先固后液。(3)收集装置的选择凡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可根据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或利用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采用向下或向上排空气取气法。凡气体不易溶或难溶于水的,可采用排水取水法。有毒性且不溶于水的气体,可采用洗气瓶倒装装置(即短进长出),从长管排出的水可用烧杯接装,如将烧杯换成量筒还可用来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洗气瓶中的液体可根据气体性质选用。利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需

11、注意:导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无论向下排气或向上排气);应在瓶口验满,可燃性气体不能用点燃法验满。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注意:收集前集气瓶应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不留气泡。(4)所集气体的存放: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盖严后正放;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盖严后倒放。2气体除杂的设计模式气体中混入杂质气体,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进行除杂。(1)直接吸收法水汽可选择干燥剂,如浓H2SO4、火碱、氧化钙等初中常见的干燥剂。若选用其他干燥剂如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等需在试题中说明。酸(碱)类气体可采用碱(酸)液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氯化氢气体等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碱性气体如氨气可用酸液吸收。如果

12、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的是盐酸溶液),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吸收。(2)转化吸收法将混入的气体杂质转化为原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达到除杂目的。3气体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模式初中化学中能够参与验证的气体有O2、CO2、H2O(g)、CO、H2、NH3、HCl气体等。其中O2、CO2、H2O(g)、NH3、HCl气体可直接验证: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O: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NH3: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HCl:可使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些气体需将它们转化后验证,如

13、一氧化碳气体、氢气需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再验证生成物。综合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若需验证某种气体,则一定要先除去此气体中其他气体,一般是先除其他气体杂质后再除水汽;(2)从溶液中制得或从洗气瓶中通过的气体中都夹带少量水汽,一般需先干燥;(3)连接仪器时注意洗气瓶的连接是“长进短出”,球形干燥管的连接一般是“粗进细出”,U形干燥管和玻璃管(盛装碳粉或氧化铜)则无特殊要求,一般按照仪器接口的字母顺序连接;(4)如有毒性气体要做尾气处理。年级初三学科化学版本期数内容标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分类索引号G.623.2分类索引描述教学法主题词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栏目名称教案精选供稿老师审稿老师录入一校二校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