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09231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孟两章 基础巩固层1对下面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B.陈力就列就:居,充任C.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许D.数罟不入跨池 数:细密的【解析】C 项, “或”的意思是“有的人”。【答案】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数罟不入跨池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解析】 A项,“无”通“毋” ;B项,“颁”通“斑” ;D项,“涂”通“途”。【答案】 C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填然鼓 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既来之,则安之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王无罪岁【

2、解析】A、 C、 D 三项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B 项中的“安”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答案】B4选出加点“而”表示关系不同的一项()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B.位尊而无功C.今夫颛臾,固而 近于费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解析】A、 B、 D 三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 C 项中的“而”表递进关系。【答案】C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倒装的一项是()【导学号: 17140055 】A.无乃尔是过与?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C.赵氏求救于齐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C项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B项为一般句式。【答案】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 69题。(

3、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二)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

4、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篇)(三)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6.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B.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C.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D.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解析】 “之” 一般不用于句首,可排除B; “子曰”后是说

5、的话,应停顿;再排除C; “富与贵”是主语,“是人之所欲也”为谓语部分,主谓之间表强调时,应顿开,再排除D=【答案】A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8 .论语,由孔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C “造次必于是”一句中的“造次”意思是“仓促,急忙”。D.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解析】B 项,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答案】B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 无处而不用其力。简言之,功名利禄不可妄求,得

6、之以道,非道莫取。B.治理天下,必以民为本,倡行仁义,施行仁政,不为一己之私而役使天下之人。C.民心不可失。民者,国之本,一个国家所能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安定了,国家也 就安定了。D.孔子认为有德行的人对百姓施加恩惠会不管花费钱财的多少,只要能够让百姓高兴 就可以。【解析】D 项,原文中“君子惠而不费”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对百姓施与恩惠却不浪费钱财”。【答案】 D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译文:(2)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译文:【答案】 (1) 君子离开了仁,还到哪里去成名呢?(3) 有贤德的人端正他们的衣

7、冠,其仪容风度就会被人效仿而受到敬重;人们尊重他所瞻仰重视的一切,严肃得使人望而敬畏,这不就是威严而又不凶暴吗?【参考译文】(一) 孔子说: “富和贵,这是人们想要的东西;但如果不用正当的办法得到它,我是不接受的。贫与贱,这是人们讨厌的东西; 但如果不用正当的办法获得富贵, 我是不会脱离贫 贱的。 君子离开了仁, 还到哪里去成名呢?君子不会有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 就是在匆忙之 间也一定和仁同在,颠沛流离之时也一定和仁同在。 ”(二) 子张向孔子问道: “怎样可以从事政治呢?”孔子说: “尊重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行,如此就可以从事政务了。 ”子张问道: “什么叫五种美德?”孔子说: “有德行的人

8、对百姓施与恩惠却不浪费钱财,为百姓辛苦操劳却不抱怨, 追求仁义而不贪图财私, 临事处之泰然却不怠慢, 神态威严却不令人感到凶暴粗鲁。 ” 子张又问: “怎样做才称得上施与百姓恩惠却又不耗费财物呢?” 孔子说: “就着百姓的利益而使他们得到,这不就是施与百姓恩惠却不必消耗任何费用吗?选择对百姓有益的事去做, 虽然辛苦, 又有谁会抱怨呢?想施行仁德就得到仁, 又何必去贪图其他呢?无论人多人少, 无论势力大小, 君子都一样地尊重他们, 不做出厚此薄彼的怠慢举动,这不也是安泰而不骄傲吗?有贤德的人端正他们的衣冠, 其仪容风度就会被人效仿而受到敬重;人们尊重他所瞻仰重视的一切,严肃得使人望而敬畏,这不就

9、是威严而又不凶暴吗?”子张又问: “那么什么叫四种罪行呢?”孔子说: “不加以教育便杀戮叫作暴虐;不加以申诫便要求做出成绩叫作欺凌; 起先怠慢,突然限期完成叫作狠毒;好像是帮助别人, 钱财的出纳斤斤计较,像个下层的管理员,叫小家子气。 ”(三) 子贡问政治要特别注意的事。孔子说: “粮食充足,军备充实,人民信任政府。 ”子贡说: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在三样中去一样,哪一样可以先去?”孔子说: “削减军队。 ”子贡说: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在两样中去一样,哪一样可以先去?”孔子说: “降低粮食储备。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人民如果不信任政府,那么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 语言运用层 10 用“中

10、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 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 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 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解析】 本题属于主体变化类的重组, 它要求变化句子的陈述对象。 原句子的陈述对象为“孟子”,重组后的第一个分句必须是“中国知识分子呐喊”,其他分句可以灵活安排。【答案】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 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 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来的, 而孟子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1、。11仿照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来表现孔子“生命”的特点。【导学号: 17140056 】细读孔子的一生,他没有作过一首诗,但是他的整个生命呈现为本质的“诗”性;做此题, 第一要看清题干的要求, 要围绕“生命”特点来写;第二要注意例句的句式,句间关系是转折。【答案】 ( 示例 ) 细读孔子的一生, 他没有写出一篇正式的哲学论文, 但是他的整个生命呈现为本质的“思”的状态; 细读孔子的一生, 他没有波澜壮阔的生命经历, 但是他的整个生命达到了史诗的至高境界。12 广电总局日前重申“限制方言令”, 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通知要求, 播音员主持

12、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 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也就是说, 我们看不到小沈阳用东北话埋汰自己的容貌, 也看不到周立波用上海话抖包袱, 更看不到汪涵客串各地方言来搞笑。 那么, 你如何看待“限制方言令”?请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50个字。【解析】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如若答该禁,则可从方言易误读、易削弱剧情来分析;若答不该禁,则可从方言的认同感、方言的喜庆效果来分析。【答案】该禁。很多方言容易产生歧义,不利于沟通交流。沉迷于方言的使用,忽略剧情,反而降低了电视剧整体创作水平。不该禁。方言的“亲切感”是文化的认同感。在艺术创作中,要讲究美感、艺术性 和真实性,电视剧中的方言对白能增加剧情的亲切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