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089541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江苏省各地高三上学期模拟题分类汇编电化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化学(1)1(姜堰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题)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2Fe24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C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2(姜堰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题)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B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把铜和银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验证铜比银活泼D用等浓度

2、的盐酸、碳酸氢钠两溶液混合反应比较盐酸、碳酸的酸性强弱3(如皋市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将AsO43+2I+2H+AsO33+I2+H2O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其中C1、C2均为石墨棒。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下述操作:甲组: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乙组: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NaOH溶液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组操作过程中,C1做正极B乙组操作过程中, C2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sO332e+2OHAsO43+H2OC两次操作过程中,微安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D甲组操作时该装置为原电池,乙组操作时该装置为电解池4(如皋市2011届高三综合测试)乙醇是重要的饱和一元醇,在有

3、机和无机反应中都有应用。(1)在酯化反应的实验中,乙酸、乙醇的用量和平衡时乙酸乙酯的生成量如下表:反应乙醇/kmol乙酸/kmol乙酸乙酯/kmol1221.332321.57342X4521.76 由表中数据推测,数值X的范围是_。推断的依据为 假设乙醇的价格为500元/kmol,乙酸乙酯的价格为1600元/kmol,同反应2相比,反应3的经济效益_ (填:“增加”或 “减少”)(2)11.00 mL 0.11 molL1的稀醋酸中存在着平衡:CH3COOHCH3COOH+。向稀醋酸中不断加水向稀醋酸中慢慢滴加0.11 molL1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已画出,请你在上左

4、图中画出过程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3)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用它来制成燃料电池(如上右图),试写出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1)1.57X1.76(2分),在乙酸物质的量相同条件下,增加乙醇的物质的量平衡向右移动,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增加,减少乙醇的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减少(2分); 减少(2分) (2)如右图(2分)(3)C2H5OH12e + 16OH 2CO32+ 11H2O(2分)5(江苏金陵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题-化学)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放电充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5、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SO2-4+4H2O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S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6(江苏省赣榆中学2011届高三12月阶段考试化学)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 Ag2O= Cu2O 十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以黏土、石灰石和石英为主要原

6、料来制造普通水泥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u十 2OH- 2e-=Cu2O + H2O C. 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 Cu 经过导线流向 Ag2O D.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 OH-向正极移动7(江苏省赣榆一中2011届高三12月阶段考试化学)(1)80时,将0.40mol的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O4 2NO2 H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n(mol)020406080110n(N2O4)0.40a0.20cden(NO2)0.000.24b0.520.600.60计算20s40s内用N2O4表示

7、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s)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反应进行至11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2)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从KMnO4、Na2CO3、Cu2O、Fe2(SO4)3这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物质(甲),甲物质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8、mol。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 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_kJmol-1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_;放电时,CO32-

9、移向电池的_(填“正”或“负”)极。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c(H2CO3)_c(CO32)(填“”、“”或“”),原因是_(用文字说明)。(1)0.0020 (1分);1.8 (1分); 变浅 (1分); D (1分)(2)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1分)0.6mol(1分)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1分)(3).124.2 (1分)C3H8+5O2=3CO2+4H2O;负。(2分) ;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2分)8(江苏省高淳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使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

10、已在北京街头出现。下列有关某种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O2 + 2H2O + 4e- = 4OH- B负极反应:H2 - 2e- = 2H+C当正极消耗11.2 L O2时,负极消耗22.4 L H2 D氢氧燃料电池不仅能量转化率高,而且产物是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9(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铜的冶炼大致可分为:富集:将硫化物矿进行浮选;焙烧,主要反应为: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制粗铜,在1200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

11、SO2;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灼烧过程的尾气均可直接排入空气B由6mol CuFeS2生成6mol Cu,反应共消耗15mol O2C反应2Cu2O+Cu2S=6Cu+SO2中,氧化剂只有Cu2O D电解精炼时,粗铜应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电极a外电路电极b固体氧化物燃料气接触面空气或氧气电极b排放气剩余燃料气10(江苏省黄桥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化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b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B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

12、让电子在电池内部通过C若H2作燃料气,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H2+2OH2e2H2OD若C2H4作燃料气,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C2H4+6O212e2CO2+2H2O11(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高三化学2011第一轮复习模块检测)Na与S反应可以生成多种产物:Na2S,Na2S2Na2S5。已知Na2S2的电子式为 则S32-的电子式为 。已知Na2S3+2HCl = 2NaCl+H2S+2S,试写出Na2S5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NaCl制Na,事实上电解许多熔融的钠的化合物也能制备Na,如NaOH、Na2CO3。试写出电解熔融NaOH的反应方程式: ,若电解熔融Na2CO3时有CO2气体产生,则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S2-+2CH3COOH=2CH3COO+H2S+4S 4NaOH=4Na+O2+2H2O 2CO32 4e=2CO2+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