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088362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太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亿万年来,地球接受着来自于太阳的光和热,恰如其分的温暖使这个独特的 星球孕育出了生命,成为人类生存的乐园。是什么力量创造出生命奇迹?优雅而 神秘的宇宙,以它特有的创世规则,创造了太阳,孕育了地球,造就了太阳系,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奇迹发生的过程。目前关于太阳系的形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星云假说。最早是在1775年由 康德和177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太阳系在46亿年前在 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可能是临近太阳附近的一颗超新星的爆炸,爆 炸产生的震波使临近太阳附近的星云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 胀压力造成塌缩,因而触发了太阳的诞生。

2、经由吸积的作用,各种各样的行星将 从云气中剩余的气体和尘埃中诞生。一旦年轻的太阳开始产生能量,太阳风会将 原始行星盘中的物质吹入行星际空间,从而结束行星的成长。另一种说法是大爆 炸形成假说。在大爆炸时期,黑洞的爆炸使其内核及外壳物质在强烈的爆炸中, 产生裂变反应,在大爆炸中产生的碎片迅速膨胀,其体积不断变大,在裂变过程 中,产生了含有大量氕及其他能产生聚变物质的气团,这些气团中的可致聚变物 质的物质达到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和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该气团的核聚变产 生了。这样就形成了恒星的幼体,幼体在后来的岁月里,通过合并、吸收碎片残 体,不断壮大自身,逐渐形成今天的太阳。大爆炸产生的碎片迅速膨胀

3、的过程, 其实是一个裂变的过程,在裂变过程中,有的以固态的形式保持下来,这些物质 和其它的固态物质随时相遇,通过相互吸引,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合并在 一起;不断的吞噬所遇到的体积小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使其体积不断增加,质量 不断增大,捕捉和吸引其它物质的能力逐渐增强,终于,吸引住了一个体积较大 的固态物质,该物质又有一定的反引力的效应,这样就成了行星和卫星的系统。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有可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总之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太阳系变成了今天我们观察到的模样。七大行星 按着各自的轨道围着太阳默默和谐地运转着。小行星、彗星充斥其间,太阳系形 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目前,太阳系的结构可

4、以大概分为五部分,即太阳、 内太阳系、中太阳系、外海王星区和未知的最远区域。太阳是太阳系的母星,是太阳系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员。太阳的诞生上文已 经讨论,此处不再细说。目前太阳正处于中年期,是一颗主序星。再过约50亿 年,太阳将离开主序带,消耗完核心中的氢,太阳的内核将会热得足以使外层氢 发生融合,太阳变得更大更明亮,太阳江膨胀到现在半径的260倍,变成一个红 巨星。地球在这个时期,会被太阳烤的无比炙热,变得毫无生机,直至被太阳吞 没。恒星消耗完核心中的氢之后,核心部分的和反应会停止,而留下一个氦核。 恒星的外壳开始引力塌缩,核心的温度和压力又开始升高,一旦温度到达能引起 氦聚变的温度,核心就开

5、始氦核聚变,重新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来抵抗引力。如 果恒星质量不足以产生氦聚变的温度,那么它会逐渐冷却,成为白矮星。我们的 太阳就属于这一类型,它晚年的宿命就是变成一颗白矮星。内太阳系在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的名称,主要是由硅酸盐和金 属组成的。这个区域挤在靠近太阳的范围内,半径还比木星与土星之间的距离还 短。所有的内行星四颗内行星或是类地行星的特点是高密度、由岩石构成、只有 少量或没有卫星,也没有环系统。它们由高熔点的矿物,像是硅酸盐类的矿物, 组成表面固体的地壳和半流质的地幔,以及由铁、竦构成的金属核心所组成。小 行星是太阳系小天体中最主要的成员,主要由岩石与不易挥发的物质组成。主要

6、 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受 到木星引力扰动而未能聚合的残余物质。其中谷神星是小行星主带中最大的天 体,直径接近1000公里,自身的引力使它成为一个球体,是一颗矮行星。中太阳系,太阳系的中部地区是气体巨星和它们有如行星大小尺度卫星的 家。在这一区域的固体,主要的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不同于以岩石 为主的内太阳系。在外侧的四颗行星,也称为类木行星,囊括了环绕太阳99%的 已知质量。木星和土星的大气层都拥有大量的氢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层 则有较多的“冰”,像是水、氨和甲烷。外海王星区,在海王星之外的区域,通常称为外太阳系或是外海王星区,仍

7、然是未被探测的广大空间。这片区域似乎是太阳系小天体的世界,主要由岩石和 冰组成。柯伊伯带就位于这一区域,它被认为是由与小行星大小相似,但主要是 由冰组成的碎片与残骸构成的环带,扩散在距离太阳30至50天文单位之处。 这个区域被认为是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的来源。太阳系于何处结束,太阳系于何处结束,以及星际介质开始的位置没有明确 定义的界线,因为这需要由太阳风和太阳引力两者来决定。太阳风能影响到星际 介质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距离的四倍,但是太阳引力所能及的范围,应该是这个 距离的千倍以上。目前假想认为,边缘是日球层顶。另外还有假想的奥尔特云, 被认为是长周期彗星的来源。太阳系的遥远过往我们已经无从

8、知晓,即使是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天文观测 和研究,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明白太阳系的准确模样,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 去发现,去探索。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观察和理论预测一下未来。长远来说,太阳系最大的改变将来自于太阳自身因衰老而带来的改变。随着 太阳烧掉它的氢供给,它会变得更热且更快地烧掉余下的燃料。其结果就是,太 阳每11亿年就会更亮10%。在10亿年的时间,随着太阳的辐射输出增强,它的 适居带就会外移,地球的表面会热到液态的水无法在地球表面继续存在。此时地 面上所有的生命都将绝迹。从海平面而来的水蒸气,一种强温室气体,可以加速 温度升高,可以潜在地更早地结束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许那个时候,目前看来

9、 离太阳较远的天体会成为适于生命生存的星球,如火星、土星或木星地卫星。神秘而深邃的宇宙,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无数的目光。人类求知探索的欲 望从未停止过,从牛顿的天体运动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再到现在的弦 理论、膜理论,宇宙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始终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人们对宇宙 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对宇宙的探索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对宇宙的持续关注和研究 促使着物理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文明也在步步提升。有那么一天,地球、太阳和太阳系终将归于各自生命的尽头。或许人类在那 一天到来之前,已经离开了地球,离开了太阳系,找到另一颗宜居星球。又或者 人类没有办法离开,与天地一起归于沉寂。未来还很遥远,未来发生的一切又有 谁能知道呢?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要善待这个地球,善待这个我们赖以生存 的家园,让我们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上继续观察优雅的宇宙,探寻宇宙的奥秘, 更好地造福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