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08685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断题之教学反思-屈小靖(共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解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之教学反思 合川区合阳中学:屈小靖推断题是历年各地中考的一种必考题型,这类题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条件隐蔽,变化较大,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是学生较容易失分的题型。近年各地所考中考题灵活度越来越大,题目越来越新颖,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们就是遇到这类题型就给同学们粗略讲解一下,没有去总结,归纳,形成一套体系给同学讲解,因此,同学们对这类题型有畏难情绪,所以失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应该这样上一堂推断课:一、用文字游戏猜谜语引课:这类型课上起来是很枯燥无味的,因此一开始上课就得抓住学生的眼球,于是从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入手,把学生

2、兴趣和积极性带动起来,游戏的选择也很重要,不但要同学们喜欢,还得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了解推断题的内涵。只要做到了这点,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二、找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其实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突破口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

3、O45H2O(蓝色)。 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

4、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

5、H5OH等。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三、讲解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题技巧1、 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

6、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解析:该类题中往往会有明显的现象特征,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中。(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

7、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2、框图型推断题:这类题型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例2、(04年南昌市)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种。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

8、则A为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解析: 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 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H2+CuO = Cu+H2O 或3H2+Fe2O3 = 2Fe+3H2O。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3、表格型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例3、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

9、H、HCI、MgSO4、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一:ABCDEA_B_C_D_E_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 _ B_C_ D_ E_(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仕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二:NaOHHClBaCl2MgSO4K2CO3NaOH_HCl_BaCl2_MgSO4_

10、K2CO3_两表对照:题中表一的现象A有2个“”B有2个“”一个“”,C有1个“”D有1个“”,E有3个“”;表二对应的现象是BaCl2有个“”,K2CO3有2“”一个“”,HCI有一个“”,NaOH有1个“”,MgSO4有3个“,故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4、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例4: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 。解析:其实该类题与

11、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之后又可推得E为KCl。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再结合E为KCl,可推得C为CuCl2。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Cl,在(1)中可推得A为CuO。5、流程线式推断题:例5、现有全透明液体物质A和固体物质B,用其进行实验的步骤和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上述变化可推断A、B、C、D、E、F6种物质的名称依次是: 、 、 、 、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C

12、+KOH: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两处:(1)初中化学中红褐色沉淀仅有Fe(OH)3,据此可断定E为Fe(OH)3,E受热后生成的固体物质B是Fe2O3;(2)由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F的生成特征可知F是BaSO4,经逆推知D溶液中必含SO42-,其阳离子是KOH溶液中的K+。从C+KOHD(K2SO4)+EFe(OH)3的变化中可知C为Fe2(SO4)3溶液,再从A+BCFe2(SO4)3溶液+H2O的变化中可推出A为H2SO4。6、计算型推断题:例6、由钙、硅、氧3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CaSiO=1071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解析: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xSiyOz

13、,则40x28y=107,xy=11,40x16z=1012,xz=13,xyz=113,即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SiO3。7、实验型推断题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例7. (辽宁锦州)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每种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分析:由题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后一定生成了H2O和CO2,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因此,水的来源只有一个,则气体A中必含有H2,CO2的来源有两个,则C和CO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两者都含有。故气体A和黑色粉末B可能有三种组合:A为H2,B为CuO和C;A为H2和CO,B为CuO;A为H2和CO,B为CuO和C。四、师生总结这堂课结束时一定要让同学们总结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每一种题型怎样入手,怎样找题眼,这样才能让这堂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