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08537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2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知识目标: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初步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默读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的能力。教具准备:乐器竽;有关竽的音乐;铃铛;课件。教学过程:一、 师生共同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老师出示乐器:竽。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提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寓言二则中其中一篇就和这个乐器有关,你们猜猜这个乐器是

2、什么?)在学生的发言声中老师板书:寓言二则和滥竽充数点评:出示乐器:竽有助于突破难点,解决学生容易将“竽”写成“鱼”的问题。2.(课件放有关竽的音乐)师说:我们首先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打开书:15页,自己读寓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也可以两个人共同学习。点评: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巡视指导。4.小结刚才的学习情况,问:有没有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生字?(不能学生自学后就置之不理,在这里还要体现教师的作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予以帮助

3、。)5.两个人互相读课文:检查是否音准句通。(对自学环节的反馈)6. 默读课文:(1)你读懂了什么?(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默读学习。)点评:课标中指出:在中年级段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同时在默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7.学生汇报:(1)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的读。比如:学生说:我从第一句“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知道了齐王是个喜欢吹竽的人。老师就可以引导说:那你把你知道的读出来,让大家听出来。(注意: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全班

4、一起讨论,老师不要急于讲解。)(2)如果学生没有谈到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表示自谦。)(3)在学生汇报讨论的过程中出现板书。8.齐读这篇寓言,边读边思考: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9.师小结:看来寓言小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掩耳盗铃。二、 小组合作学习寓言掩耳盗铃。1. 课件配画面和音乐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兴趣。)2. 出示学习提示:(1)

5、自己或小组共同解决生字词。(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则寓言。(3)组内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有表演的组老师可以提供小铃铛。)点评: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人来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孩子学会合作。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 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三、 课外延伸。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说题目,也可以简单介绍故事内容,或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四、 作业建议。1.把今天学的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2. 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可以开

6、一个小小故事会。板书设计:寓言二则滥竽充数三百人:充一听之:逃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上册 寓言二则 3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知识目标: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预想):第一课时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生:图上画了两个人。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师:对,那个人正捂着

7、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二、板题读题,释题。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三、自由读文。要求:1自学课文生字词。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四、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

8、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第二课时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1师

9、: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2学生反馈师:你同意他

10、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

11、试试?(2-3名学生)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师:看来

12、,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生:观察表格。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2学生讨论填表。3学生反馈。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

13、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句子,谈意见。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师:谁来汇报

14、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只好逃走)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个别读集体读)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5感情朗读,畅谈体会。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四、联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