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08300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生态环境规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 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 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 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 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 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 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

2、的最大排放量。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 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 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 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 和资料。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 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 (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

3、理划分。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 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 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 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 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 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 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

4、法。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 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 生活垃圾、)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 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 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 策及建议。1

5、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 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 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 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 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绪论1、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调查与评价(2)规划目标与 指标体系(3)生态环境功能区划(4)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5)区域 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2、简述生态环境规划的编制过程: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基本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编制阶段、报批阶段。(1)准备阶 段: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调查研究,弄清问

6、题;拟定环境 规划编制技术大纲;部署编制任务(2)编制阶段:确定规划目标与指 标;环境预测及生态监测;编制规划方案;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投 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完成规划文本(3)报批阶段:经上级政府、人 大审批后,由计委、环保部门、城建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环境规划概论1、环境规划的定位:(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一经 济一一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 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 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3)环境规划依据 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具有学科交叉性、

7、综合性和边缘性的显著特点。2、环境规划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 信息密集、政策性强3、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 状调查;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 规划实施计划设定;规划实施与管理、反馈。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 制约型(2)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 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A、孕育阶段( 1973-1980)B、尝试阶段(1980-1990)C、发展阶段(1991-2

8、000)6、完善提高阶段(2001-2005)E、转变约束阶段(2006-)6、未来环境规划的发展方向:增强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环境 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完善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环境规划学的五大理论: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理论、可持续 发展与人地系统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循环经济 与产业生态学理论2、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提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 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3、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

9、 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 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 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人类活动对复合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功能造成 影响,都将干扰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状态,进而破坏复合生态系统。当 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即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 着4个主要矛盾。(1)要求自然环境相对稳定而实际剧变(2)自然环境改 变的快速性和恢复调节的缓慢性-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恢复调 节本领还不够(3)资源有限而人类需求无限;(4)地球体积、物质有限而人口增长 无限。-需要进行环境规划4、复合生态系

10、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1)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自然环境是环境演变的 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制约着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 的方式和程度。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 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动地改造自然。(2)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复合生态系统中, 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间相互联系和制约,且总是在不断的动 态发展之中,因此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5、试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对环境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在环境规划中贯

11、穿循 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建立企业、产业(或者园区)以及区域等 不同层次的资源循环和污染减排体系,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对资源和能 源的过度需求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为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物源头 消减和环境质量达标提供根本保障。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确定环境规划指标目标环境规划目标应体现环境规划的根本宗旨,即要保障国民经济和 社会的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 一。因此,环境规划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要恰如其分,做 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1)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 点和归宿(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

12、的一系列指 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为环境质量指标服务的。(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 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4)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搬来的和环境 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一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1)自然环境评价(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3)污染评价(4) 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承载力状况评价4、环境功能区划的内容(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 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2)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 为单

13、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3)在各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 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 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 策。5、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功能区划分为五类: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白天小 于50dB液间小于40dB.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区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 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白天小于55dB,夜 间小于45dB.2类声环境功能

14、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 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白天小于60dB,夜 间小于50dB.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 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白天小于65dB,夜间小 于 55dB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 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白天小于70dB,夜间小于55dB6、结合环境规划法说明其动态管理的内容(一)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监督、检查、考核(1)环境规划内容具有动态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需要及 时掌握,必要时进行规划的修正。(2)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突发性事

15、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处理,保证 规划目标的实现。(3)对环境规划的主要干扰因素要进行追踪监控,并根据实际情 况使环境规划得到更新、完善和顺利实施。(4)还要根据追踪监控、掌握地方政府对规划实施的承受能力和 控制能力。(承受能力环保资金的承受能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接 受能力)(5)追踪监控应尽量量化,用数字说话(二)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控制管理:协调、调整(1)环境规划空间控制(2)环境规划时间控制(3 )时空偶合的 全过程控制1、高斯扩散模型是适用于预测环境空气质量的方法。2、水质相关法:水质流量相关法和水质模型相关法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方法和一维河流水质模型的使用范围130-131湖泊富营养化数值预测模型:沃伦维达模型、狄龙模型、合田健 模型、康菲尔模型。6、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最优化决策分析模型)主要有费用-效 应分析法和数学规划法.费用-效益分析法通常采用净效益或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数学规划法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矩阵法、层次 分析法矩阵法是处理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最简单而直观的评价分析 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适用于结构比较复杂,目标 较多且不宜量化的决策问题。大气环境规划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