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0829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华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08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即原外国文学专业)自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由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与高级访问学者培养 相结合,统一、合理而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经过近30年的发 展,形成了世界文学史研究、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比较文学理论 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 响的研究领域,产生了王忠祥、聂珍钊、胡亚敏、邹建军、李俄 宪等知名学者,并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齐全,知识、学缘与年龄

2、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本学科创办的外国文学研究有30多年 的办刊历史,自第1期开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被美国AHCI 收录的期刊;本学科主办的学术丛刊世界文学评论,自第1 期开始,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学术杂志为本专业研 究生的成长提供了学术平台。本学科学者曾获得十多项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在研五项,经费达50万;本学科学者曾获得教育 部人文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十多项,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与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单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各高校外语学院、人文学院任教,以 及在各出版机构与学术机构任职,就业前景良好。二、培养目标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

3、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能独立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和高校本科教学的高 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健康的情感与心 理,为人公道正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比较强的团结协 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品质。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国 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动 态。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相关的外文文献,并与国外同行 进行直接交流。4. 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比较视域与世界眼光,具有独立思 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能够运用本学科所提倡的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法

4、独立地从事科学 研究,对本专业中某些重要课题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思考,完成一 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三、研究方向简介序号研究方向名称1英美文学研究主要有英国小说研究、英语诗歌研究、美国小说研究、美国华裔 文学研究等领域。2东方文学研究主要有日本文学研究、圣经文学研究、东方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 领域。3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有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中外民间文学比 较研究等领域。四、学习年限1、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2、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符合学校相关 规定,可申请提前毕业。3、申请提前毕业者需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 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

5、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 处审批。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学分。六、实践环节1、在第二年安排教学实践一次,时间为17学时,主讲本专业本 科生课程外国文学史或比较文学的个别章节,以及协助 主讲教师辅导和答疑,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为 1学 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研究生,能够免修。2、在第二年安排编辑工作实践,编辑两篇学术论文在外国文学 研究或世界文学评论上发表;或者参与筹划与操办本专业 所主办学术会议一次、主讲“中外文学讲坛”专题讲座一次,或 者参加专家学术讲座8次(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有 1500字以上的听讲笔记),为1学分。3、以上两项都

6、需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 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经导师签 字后,上交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七、科学研究1、至迟应在第3学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在第4学期末(6月底 前)经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2、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会上导师们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论文提 纲进行修改,在9月中旬将正式文本交到导师处,签字后由院研 究生办公室存档。没有经过开题报告程序者,原则上不能按时进 行论文答辩。3. 本专业三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作论文发表的硬性规定;申 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 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八

7、、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 科学研究全面训练的重要方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2、硕士研究生应当参加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应注重选择具有 重要运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课题,前人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与系 统的课题,原则上不再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3、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要拟定详细论文提纲,先期撰写阶段性 论文或综合性学术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见性和较 强的学术性。4、本专业硕士论文送审程序:所有参加答辩的学位论文,都必须 有一位校外同行专家与一位校内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所有送审 论文,都应由

8、硕士指导组统一送审并回收;只有两项都获得良好 以上,方可参加答辩。5、本专业硕士论文答辩程序:研究生陈述论文的选题、主要观 点、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以及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时间为10分 钟;答辩秘书当场宣读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答辩委员提 问,每人只限提一个问题;研究生当面回答所有问题;所有研究 生答辩完成后退场,五位委员以无记名方式投票;全体出席,由 主席当场宣布投票结果。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的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由导师 负责;导师要加强对自己所指导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做好研究生 的日常思想工作,协助院系和职能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本专业强调采取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组集体

9、培养相结合,统一要 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 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等灵 活多样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本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所主办的学术会议,特别是每 一个月一次的“中外文学讲坛”活动,每一个研究生争取在三年 内在“中外文学讲坛”发表专题演讲一次。本专业要求研究生注重对文学现象的调查研究,注重经过分析外 国作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情况发现问题,加强对最近获得 世界各国大奖的作家作品的研究,以体现关注学术前沿、加强参 与意识和探索精神。本专业注重对研究生的科研、自学、动手、表示和写作能力的训 练和培养,要求每一个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要有一流的口才、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