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080403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冲积扇与洪积扇教学知识选取于地理教材(必修一)的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之河流堆积地貌-冲(洪)积扇。该教学重点是学生在了解冲积扇这种地貌特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读图分析,预设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冲积扇扇缘的农业区位优势条件对于聚落分布的影响。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了解地理基础知识框架,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综合思维能力较欠缺,对于河流地貌的认识,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维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

2、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冲积扇,什么是洪积扇的基础地理知识,培养区域认知能力。2.掌握冲(洪)积扇地貌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描述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3.掌握冲(洪)积扇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案例祁连山山麓的图片等,认识并了解冲积扇的形成,地貌特征。2.通过观看其他冲积扇景观图,得出扇缘部分往往自然条件优越,为聚落形成做铺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丽富饶的冲积扇,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描述冲(洪)积扇的地貌特征难点:掌握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启发教学 案例分析法 学法:

3、观察对比法(课堂上观察图片并进行对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Google Earth地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冲(洪)积扇 上帝的精美之作,大多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造就宜居的绿洲,我们生活在“扇”上,却常常忽视了这种美丽的景观。”【讲授新课】1.什么是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河流扇 形 山口 2. 什么是洪积扇:(干三角

4、洲)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坡度较大的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3.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联系从扇顶-扇中-扇缘,分析海拔、沉积物、沉积颗粒、地下水位,植被等要素的变化。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扇缘:海拔低,沉积物薄,沉积颗粒物细,地下水位浅,植被覆盖高。自然环境适宜耕作农田,发展聚落。4.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发生的区域,主体,范围,形成气候 (1) 主体不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2)

5、形成气候不同。冲积扇多发生在降雨多的地区,常有弯曲的河流出现,有时改道较多,出现错综的河网;而洪积扇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上游河流较少。(3) 范围不同。冲积扇范围较大,有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而洪积扇范围较小。 【学以致用】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 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D)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 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 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小2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A)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C)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课后拓展】1、 利用周末或假期,寻找甘谷县周边是否有冲(洪)积扇地貌。2、观察其特点及土地利用方式。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