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07994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以能力为本的电子技术教学体系 项目主持人: 杨 雪 工作单位: 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 通信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邮政编码: 211167 电 话: 13951687908 申请日期: 2011.11.2 南京工程学院2011年 11 月项目名称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教学改革起止年月2011 年 9 月至2013 年 7 月项目主持人姓 名杨雪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4技术职称讲师现任职务电工电子教研室副主任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6-数字(模拟)电子技术实

2、验本科生12/24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2007-数字(模拟)电子技术A本科生64(56)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2007-数字(模拟)电子技术B本科生48(40)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2007-数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本科生30(30)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2008电子技术本科生48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主要教学研究工作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鉴定时间获奖情况2008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校级2010通过2011学校教学成果奖校级2011一等奖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年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的分工签字殷埝生49高级工程师中心副主任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方案设计、论证、课程改革实施宋卫菊42讲

3、师教研室主任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方案论证、课程改革实施王玫53副教授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方案论证、课程改革实施龚克西53讲师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方案论证、课程改革实施曾宪阳30助教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课程改革实施改革目的和意义(限200字以内)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特点不仅理论性强实践要求高,而且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传统教学方式过多注重于理论讲授和实验验证,缺乏电子系统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得不到较好地的发挥。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总结以往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全方位对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从模拟电子技术

4、、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内容、手段到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教材建设,以电子系统为主线,让学生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改革实施,为推动相关课程改革,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1、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分析、预计有哪些突破。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继电路原理之后电类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二门及第三门专业基础课。工程近似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的适用条件,使得学生觉得学习困难重重,造成学习效果差,

5、学习兴趣下降,甚至放弃专业课学习等不良后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思维方式变化,难于适应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大量的工作量在于设计出合理的电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所以工程上的近似和各种线性化模型的引入都使得学生迷惑不解,认为知识过于灵活多变。(2)授课方式单一,难提兴趣从课程本身的授课方式来看,目前的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上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甚至是过于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觉得知识理解不到位,智能考硬背,造成学习缺乏主动性,为了考试及格而学习,被动的接收知识,并不明白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

6、么具体的作用。(3)教材偏重理论,工程知识不足目前上课所使用的各种教材,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其中很少提到各类电路的真实工程实际应用,学生学习知识为了通过理论考试,根本没有机会了解多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作用,使学习缺乏成就感。(4)实践内容陈旧,缺乏创新课程配置的实验和课程设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缺乏生动实例,且设计内容陈旧、新意和趣味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5)考核方式简单,欠缺多样性课程成绩的评定总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使学生将通过理论考试作为学习目的。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被忽略掉了。

7、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 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前十分钟”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营造共同学习的课堂气氛。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体。(2) 理论与实践综合学习体系。将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程设计串为一个整体,协同开展,理论支撑实践,实践证实理论。(3) 教材建设。为了配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开展,在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理念,编写一系列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理实一体化的化教材。(4) 评价体系。研究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评价体系,全面监控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及时总结,找出问题。2、本项

8、改革的目标、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目标及内容(1)构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锻炼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等的学习地位,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师、同学讨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3)建立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取得的成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有规律地对照改革目标进行评估与反馈,达到持续改进。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是为了更

9、好地指导改革确保落实、自我提高持续改进、方便比较促进交流、积累经验便于推广。从各种能力的提升角度为学生做出较合理的评价的同时,学生也要为教师的辅导工作做出相应的评价并做出持续记录,明确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4) 编写系列化具有工程背景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针对目前使用教材理论性强,课程间关联少的问题,编写系列化具有工程背景知识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是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规范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有利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结与推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实践课程体系。(2)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开发理实一体化综合练习。(3)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4)更加

10、全面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5)具有工程应用实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编写。3、本项改革的实施计划、预期效果和具体成果。(1)改革实施计划深入研究CDIO工程教育理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交叉协作进行环节。有计划有侧重点地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记录和反馈改革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按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实现对知识的接受-消化-理解-运用全过程。 制定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总结改革中的经验和不足。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2)预期目标结合我校

11、电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中开展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用富含工程实例的教学讲义或教材,紧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间的联系。研究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学生与老师相互评分,反馈互动。(3)预期成果构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4篇,其中1篇以上为EI搜索论文。提交相关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报告,课题结题报告。4、创新点(1)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理与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2)转变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3)采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4)新的

12、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师、学生实施全面、科学的评价,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质量。5、本项改革的总体安排和进度。2011.7-2011.9 调查研究,设计初步改革方案2011.9-2012.3 在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及实践课程中开展教学改革,并不断调整改革方案2012.3-2012.9 总结改革成效,并在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及实践课程中进一步深化实施改革方案2012.9-2013.3 经过一轮改革,总结总体成效,进一步调整改革方案,在新一届学生中开展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2013.3-2013.7 与模拟电子技术改革相配合,在数字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继续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并记录改革效果,撰写结题

13、报告。6、工作基础及实施条件课题组教师都有多年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且部分教师还有相当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项目开发能力,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师资力量的保证。 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每年面向自动化学院和电力工程学院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专业基础课,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学生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开展教学改革的实用价值。 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多个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场地和充足的实验条件。 在此以前,课题组的多位教师已陆续展开过相关研究,并撰写了论文。7、经费(1) 主要项目及经费概算项目调研 0.5万元学术会议交流 0.5万元教材建设 0.8万元多媒体制作 0.5万元实验、实训项目开发 1.0万元教改论文发表 0.6万元合计 3.9万元(2) 年度预算2011.12-2012.12 2.5万元2013.01-2013.12 1.4万元所在单位意见: 签章 年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