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07850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3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提升 纵向贯通 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3复苏: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

2、蔽的理性得以昌明。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考题例证1(2018日照模拟)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

3、基础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从材料“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体现的是理性主义,故D项正确。答案:D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2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思想解放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

4、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考题例证2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解析:文艺复兴主张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宗教改革则依然坚持宗教信仰,说明两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故C项正确。答案:C 横向链接 一、

5、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1相同点。(1)都重视关注人与人类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民的根本。2不同点。项目儒家思想古希腊人文精神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社会中的“人”,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特别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对维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考题例证3(2017晋中模拟)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6、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解析: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对人的教化,不是研究人本身,故A项错误;“人性之善也”“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说明二人都强调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不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二、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1启蒙运动鼓励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如: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

7、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译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源于启蒙运动。2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作为思想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考题例证4(2017珠海模拟)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

8、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解析:北洋政府时期指19121927年期间,“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应该对应“回归”,故A项错误;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对应“再选择”,故B项错误;19121927年期间未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接受”指的是利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推动民主共和的实现,即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民主与科学,故D项正确。答案:D题型解读

9、主题式材料解析题主题式材料解析题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主线),运用图文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主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考查较多的题型。典例(2013广东卷,3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

10、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白银资本(1)根据材料,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

11、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解析:第(1)问,据“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可知13世纪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注意是地区而不是国家)。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时间点“16世纪欧洲”恰好是新航路开辟后,故回答其影响即可。第(2)问,首先要指明地位的变化,然后分别答出其政治与经济原因。很明显,它们的原因应是相对的,注意表达方式。答案:(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

12、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备考指导解答此类试题除了运用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1)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间接或直接的答案。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一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

13、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材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一、中世纪基督教会对西欧的统治基督教圣礼是教会掌握群众的重要手段。圣礼主要有洗礼和弥撒。洗礼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新生婴儿和改信基督教者均需受洗。弥撒的主要内容是圣餐礼,由教士给教徒分发少许面饼和葡萄酒,分别象征基督的身体和血。教会规定教徒应交纳什一税,即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思想文化的垄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排斥古典文化。带有世俗性质的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遭到了教会的敌视和破坏。控制教育。特别是在最

14、初几百年中,僧侣是唯一掌握文化知识的阶层,教会是唯一设立学校的地方。精神奴役。首先是鼓励忏悔,即教徒定期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向教会的神父坦白交代,求得上帝的宽恕;其次是宣扬禁欲主义,禁止教徒有人的各种欲望,认为人要洗刷自己的“原罪”就要在一生中受苦受难,逆来顺受。迫害异端。在中世纪西欧,凡是和圣经或教会信条相抵触的言论或行动,一概被罗马教廷斥之为异端,同地狱、魔鬼联系在一起。凡是属于异端的人,都要受到宗教裁判的严厉惩罚。基督教正统教派的异端运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一直是中世纪西欧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力量。二、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缺陷文艺复兴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把人的重点从来世

15、转移到现世,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具体而言: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这就为17、18世纪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文艺复兴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第二,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存了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等。第三,在反对神性和神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