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07732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船——寄母亲》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纸船——寄母亲》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纸船——寄母亲》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纸船——寄母亲》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纸船——寄母亲》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船——寄母亲》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纸船寄母亲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纸船写孩子对母亲的怀念。这首诗是冰心早期“爱的哲学观母爱、童心、自然中“母爱的深刻体现。2、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规范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叙述作用。过程与办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情感态

2、度价值观目标:体味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3、教学重难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1、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知识能力状况:本课为现代诗的教学内容,在这以前已学习过局部近体诗,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根底。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充斥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饱含

3、深情的现代诗歌有较高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文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母子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家长离家外出打工,学生有过离开父母的经历,有利于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之中;但学生与诗人当时生活的年代不同,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2、教学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充沛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发明性思维,教学办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气氛,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根底课前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及诗歌朗读的背景配乐。朗读法:学生

4、朗读与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教,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歌情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切身体验法:由诗中情感联系自身的体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1、在情景气氛方面,本课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充斥真情与诗情画意的课堂,学生能够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怀念之情。2、在教学办法方面,从初读到细读、精读,层层深入;既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办法,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且到达分析重点字词的目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在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听、说、读、想、写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走出文本,然而又结合文本,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练以及借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来叙述情感的写法,即:“托物言情,让学生由爱心转化为孝心,由孝心转化为责任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4、“托物言情的写作办法,比拟抽象,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到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形象、直观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