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07638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分析摘要:京剧乐队称为场面;, 又称文武场;。不仅简单而且完好, 自成一套体系。京剧乐队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两个局部组成, 通常业内人士把管弦乐叫做文场;, 把打击乐叫作武场;。关键词:京剧; 乐队; 配置; 作用;戏曲, 顾名思义, 无曲不成戏。戏与曲是相辅相成的, 曲因戏而存在, 戏因曲而流传。全国有近百余个剧种, 剧种与剧种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声腔的不同, 其中就包括语音和因语音而生发来的声腔。京剧音乐的构成就来自于唱腔、念白、乐曲与打击乐的巧妙结合。下面我就对京剧乐队的组成局部和作用配置浅谈一下我的看法:京剧乐队文场主要是为演员的演唱伴奏, 以及配合演员的表演而演奏情绪音乐

2、或者过场音乐。京剧剧目中一般以唱功为主的文戏, 用管弦乐伴奏为主, 同时也离不开打击乐的辅助, 故而习惯性地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的主要乐器有:京胡 (也称胡琴) 是主奏乐, 也是京剧的特色乐器, 与二胡雷同, 但是外形要小很多。琴筒、琴杆都是用竹子制成的, 琴筒一端蒙的是蟒蛇皮, 也可用尼龙制品蒙制, 内外两根琴弦, 内外弦以五度关系定音, 以马尾弓子磨擦内外弦而发出声响, 音色刚毅嘹亮, 清脆入耳, 表现力极强, 被誉为东方小提琴;。京二胡, 二胡的一种, 京剧乐队中的京二胡是京胡的孪生乐器, 不同于民二胡, 是专门编配在京剧乐队中使用的。造型为木制构造, 内外两根琴弦, 内外弦按五度关系

3、定弦, 以马尾弓子磨擦内外弦而发出声响, 音色消沉而柔和, 与胡琴刚毅音色相匹配, 增加音色厚度与柔和成份, 因此常被称为京胡的情侣乐器。通常情况下多为旦角伴奏, 在一些特殊京剧剧目中也用来为其他的行当伴奏。月琴, 属于弹拨乐器, 木制构造, 音箱呈满圆形的共鸣箱, 琴脖短小, 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音箱内置两道音梁, 支着两个音柱, 四个轴子, 四跟弦, 琴颈和面板上面有八个或九个品位。此乐器在拉奏乐器根底上掺入颗粒状的音型效果, 有时也可单独演奏。比方?空城计?中诸葛亮抚琴时独奏曲牌。三弦, 又称弦子, 传统的弹拨乐器, 手柄很长, 蟒皮蒙制的音箱有椭圆形的和方形的, 音箱双面

4、蒙皮, 有三根琴弦, 音色豪放粗暴。以指甲拨子;弹拨而发出声音, 按照四、五度关系来定弦。音色更厚于月琴, 为文场乐队增添厚度。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 也就是所谓的文场四大件, 外加大阮-中软-竹笛-笙-唢呐-海笛子等效果乐器。由于在伴奏腔调和曲牌演奏上的不同, 这些乐器在配置划分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组:1.用京胡来领奏的拉弦乐器配置。其中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主要以伴奏西皮-二黄-南棒子-高拨子-四平调等板式为主。以及京剧剧目中所有的胡琴曲牌, 都是用这组乐器来完成的。2.用海笛来领奏的乐器配置, 多为吹奏曲牌, 也可伴奏唱腔, 比方在?林冲夜奔?中林冲所唱的新水令;步步娇;折桂

5、令;江儿水;四个曲牌。在?挑滑车?中高宠所唱的石榴花;上小楼;叠字犯;等曲牌, 以及京剧武戏-昆曲剧目里面的曲牌唱腔, 都是用这组乐器来完成的。3.用唢呐来领奏的乐器配置。在京剧乐队中, 唢呐的用处相当广泛, 既能吹奏唱腔曲牌, 也能为演员舞台调度-场景转换渲染气氛。比方?白蛇传?一剧中用唢呐领奏演员群唱的二犯江儿水;曲牌, ?红灯记?中铁梅唱提起敌寇心肺炸;一段, 以及其他剧目经常用到的急三枪;小朱奴;风入松;工尺上;尾声;等等一系列的唢呐曲牌。还可用唢呐来代替马嘶-鸟叫-鸡叫等音乐效果, 都是用这组乐器来完成。4.用笛子来领奏的乐器配置。用笛子搭配二胡-笙-弹拨乐, 用来伴奏京剧当中的昆曲

6、-吹腔-幕间曲, 比方?小放牛?小上坟?等剧目, 都是用这组乐器来完成的。京剧中的打击乐以鲜明的节奏音响、标准的伴奏形式、独特的戏曲音乐语汇, 统一、制约、协调着整个演出节律, 它的伴奏由始至终交融在戏曲的整个细微环节之中, 无论是多么细腻的表演、多么微妙的变化, 几乎都离不开它的开导、协调、配合与衬托。它在戏曲中作为一条纽带, 把演员的唱、念、做、打和栩栩如生的表演串联在一起, 它与剧情人物的感情变化息息相关, 它不但能制造情境, 渲染气氛, 还能准确地刻画人物性格, 描绘人物动作, 提醒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推动剧情的开展。京剧乐队武场主要是为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开打,

7、使其起止明确, 节奏鲜明, 使场次、段落间, 唱、念、做、打互相衔接, 渲染舞台的情绪气氛。京剧打击乐器虽然在音高音色方面变化不是太丰富, 但是铿锵有力, 节奏鲜明, 京剧剧目中一般重打为主的武戏, 多用打击乐为主奏乐器, 同时也离不开文场的辅助, 故而习惯性地称打击乐为武场;。武场的主要乐器由板鼓、大锣、饶钱、小锣四种乐器组合而成, 称为四大件;。另外再配上小堂鼓-大堂鼓来增添伴奏效果。板鼓, 是指檀板和单皮鼓两种乐器。此乐器就自身来说不仅是一件伴奏乐器, 还是整个武场乃至整个乐队的总指挥。檀板, 是由前后两组板组成, 前一组是由两块板重叠在一起, 用丝弦紧紧绑在一起, 形成一个振动的共鸣体

8、, 后一组是一块板, 起到打击作用。中间板略微厚, 两面都是平的。盖板和底板稍有一点薄, 有一面内侧中间隆起呈脊状。盖板的平面和中板局部, 用丝弦紧紧缠绕住两头, 合并在一块。前组两块组成, 后组一块, 板的顶部六分之一处有两个小孔, 用绳穿过连在一起。单皮鼓, 是用又厚又硬的木块, 做成一个内锥圆形, 中间留有三指宽的小圆孔, 蒙上牛皮或者猪皮, 然后用铆钉紧紧地钉住外围。鼓师用两根竹制的鼓槌, 又称鼓楗子, 击打单皮鼓中心三指宽蒙皮处而发出声音。中间局部开洞越宽, 单皮鼓的调门就越低。其中, 演奏板鼓乐手被称为鼓师, 鼓师就是整个乐队的总指挥, 统领武场的同时, 又为文场击打节奏, 配合舞

9、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大锣, 铜制品乐器, 构造比拟简单, 锣身是一个圆形的弧面形状, 演奏者用缠布的锣锤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位置, 从而振动发出声音。大锣是构成打击乐组合调式的主音乐器, 能稳定音级, 是打击乐局部音乐旋律构成的主要局部, 起到重拍作用。大锣按调门的上下, 可分为低虎音锣、中虎音锣、高虎音锣、大仿苏锣、小仿苏锣、小武锣等, 与板鼓、铙钹、小锣相组合。在剧目伴奏中多用于重大题材及重要人物的锋利矛盾冲突, 或是剧烈的战斗场面, 演员的内心变化、形体动作, 在京剧剧目的文戏、武戏中使用频繁。铙钹, 铜制品乐器, 由两扇组成, 两扇互相碰击发音。它与大锣;小锣;组合一起演奏, 律动

10、点通常在大锣;和小锣;的两音之间, 击打点主要在次强拍、弱拍或反拍上。铙钹配以小锣与板鼓相配合, 多用来伴奏衰弱的老人或病人。例如:?洪阳洞?中的杨延昭, 就是用绕钹类锣鼓来演奏的。小锣, 也称手锣;, 形状与大锣一样, 但是比大锣小, 用锣板 (木片或竹片制成得) 侧面敲击锣心发出声音。小锣的音色亮堂柔和, 在大锣和铙钹之间起到调节、衔接、丰富、过渡的作用, 也可单独与铙钹;小镲锅; (小钹) 来合奏。多用于旦角的表演伴奏中, 比方?红娘?挂画?卖水?等京剧剧目。小堂鼓和大堂鼓属于打击乐效果乐器, 多用于两军开战以及神话戏当中。武场所有的打击乐器凑在一块, 通过复杂的节奏变化、强弱缓急而组成的组合方式就叫做锣鼓经, 也称锣经;。是京剧打击乐各种形式的泛称, 京剧锣鼓经的记谱方法, 一般用仓、匡、才、七、台、当、大、冬、扎;等字作为音符。仓;表示大锣, 台;表示小锣, 才;表示铙钹:大;冬;表示鼓, 扎;表示板与鼓同时击打。例如:大锣圆场:仓才才才|台才才才大锣抽头:仓浪当|七当乙当四击头:大台|仓仓才八|仓才|仓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