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介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074914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书五经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书五经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书五经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书五经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书五经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书五经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书五经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

2、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书籍名称书籍作者书籍评价周易阅读此书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全书分经、传两部分。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系辞与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系辞上下两篇,是周易的通论,以论述周易的义蕴与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

3、代表作。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与发展。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尚书阅读此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我们今天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即今文尚书与梅氏所献的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共58篇,即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

4、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 诗经阅读此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周礼阅读此书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的

5、经典之一。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 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 时补以考工记。仪礼阅读此书仪礼一书记载同代的诸般礼节及其仪式。士冠礼:年到二十岁谓之成人,要加冠服,规定给他为“士”的种种礼节。士昏礼:即婚姻成家的礼仪;士相见礼:与人交接、相见,对待的方式。乡饮酒礼:乡“士大夫”在乡党之间,宴饮、集会的礼仪;乡射礼:春秋两季,人民集会,射于州序;燕礼:朝廷或诸侯,欢庆或纪念,集

6、会、宴饮的一种礼节规定;大射:诸侯举行祭祀以前,举行的一种礼仪;聘礼:聘是朝聘或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礼节;公食大夫礼:国君以一种礼节,招待来聘的大夫的礼仪;觐礼:诸侯国君见天子的礼节;丧服:自天子以下死丧的礼制、包括丧服、丧期等等。士丧礼:“士”丧其父母,从死到殡葬的礼法;既夕礼:士丧礼的下篇;士虞礼:父母死后,祭祀、尸祝的方法;特牲馈食礼:诸侯之士祭祖先的规矩礼制;少牢馈食礼:卿大夫祭祖先于家庙的礼节;有司:少牢馈食礼的下篇,讲祭祀后的一些措施。礼记阅读此书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第一篇就开宗明义,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

7、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礼记共20卷49篇,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社会史料。 该书49篇中,仅关于婚丧祭礼的就有17篇之多,它对于研究先秦以至秦汉时代的婚丧嫁娶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则中记载的家庭规制和敬老制度,大传中尊祖敬宗和大宗小宗的区别,大学中有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等等,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探索2000年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左传阅读此书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3

8、0卷。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 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因此,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书籍。公羊传阅读此书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

9、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穀梁传阅读此书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

10、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阅读此书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11、”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阅读此书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

12、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孝经阅读此书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

13、全书共分18章。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尔雅阅读此书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

14、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大学阅读此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