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07222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一、基础巩固1. 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禁(jn)锢 襁(qing)褓(bo) 繁衍(yn)B. 枘凿(ru) 陨(sn)落 惘(wng)然 C. 颤(chn)动 褴(ln)褛(l) 恣睢(su)D. 恪(g)尽职守 瓦楞(lng) 旁骛(w)答案:C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妖娆 真谛 花圃 莫名奇妙B.禁固 轻盈 广袤 顾名思义C.颔首 眷恋 破绽 一蹴而就D.深邃 汕笑 分歧 义愤填膺答案:C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B.不讲究韵

2、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答案:A来*源:%中教网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C.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答案:D5.(2013内蒙古)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

3、,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_。答案: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6.默写(1)俱往矣,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_,_。(郑愁予雨说)(3)(2013北京)八百里分麾下炙,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2013河北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诸葛亮出师表(5)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_、_、_、_四个阶段.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答案:(1)数风流人物(2)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3)五十弦翻塞外声(4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开端、发展、高潮、结局7. (2013杭州)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8. 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B.辑录了阿长与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D.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诃夫

5、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答案:B8.(2013西宁市)综合性学习。 某城市就市民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时所采取的应对办法的民意调查结果:如果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您会怎么做自认倒霉找相关部门投诉找商家理论要求退款提醒身边的人不要购买此商品所占比例16%3%17%64% 请概括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_。针对表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发表你的品论。你的评论:_。答案: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只有极少数人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有关部门投诉。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找有关部门投诉的人非常少,这说明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同时也说明消费者对通过投诉解决问题缺乏信心,只能选择其

6、他办法解决问题。二、阅读达标(一)(2013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913题放 学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

7、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l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

8、,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

9、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

10、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9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10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11品读第-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12 全文十多次写表

11、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1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答案:9放学回家的路程只需十五分钟,是妈妈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目的地的时间来计算的。事实上,孩子天性好奇爱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却没有意识到耽误了回家的时间。10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11“词语运用”示例:第段:“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儿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中,“蹑手蹑脚”“尖叫”“摸”等词语传

12、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修辞方法”示例:第段中“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孩子们爬短墙的乐此不疲,表现了“小男生”喜欢冒险的天性。“细节描写”示例:第段中“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12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记录事件的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 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13示例一:我赞同

13、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童趣。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所用的时间上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赞同哪种”的判断不是关键,关键是在对文章的探究中谈出自己的

14、理由(二)(2012荆门)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18题。留两个柿子看树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