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07205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校外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根据语境,用积累的格言或诗句将句子补充完整。1读到“嫦娥应悔偷灵药,_”时,很快能让我们想起神话故事_。2边疆战事频繁,王昌龄发出了“_,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感慨;战士们发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_”的悲凉、伤感之情。3谚语源自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如:“八月暖,九月温,_。”4王戎不取道旁李,原因是“_,_。”二、 日积月累。(1)今天和妈妈来到黄果树景区,和一场秋雨不期而遇,冷风冷雨中,妈妈感慨说:“_,十场秋雨要穿棉。”(2)中国古诗词有的意境悠远,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富含哲理,如:和朋友告别的时候,我们可以说:“_,天下

2、谁人不识君?”借用梅花和雪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时,卢钱这样说:“_,雪却输梅一段香。”(3)韩愈曾说:“_,孰能无惑?”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质疑,勤于思考。(4)贞丰双乳峰被称为“天下奇观”,从不同角度来看形态各异,令人不由得想起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远近高低各不同”。三、 日积月累。1.一道残阳_,半江瑟瑟_。2.为学患无疑,_。3._,十场秋雨要穿棉。4._,驷马难追。5.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道理的诗句是:“_。”这两句诗的意思跟平时我们说的俗语“_”的意思很相似。6.少年周恩来说的“_”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四、 课内外积累填空。1暮江吟运用比喻生动描绘了秋日夜晚美妙景色的诗句_

3、, _。2题西林壁写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庐山的不同景色的诗句是_ , _。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3雪梅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道理的诗句_,_。4八月里来雁门开_。5一场秋雨一场寒,_。6_,_,十月还有小阳春。7横看成岭侧成峰,_。五、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暮江吟中作者通过对秋天的夕阳、_、_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_之情。2题西林壁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诗是:_,_。3雪梅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_和_争春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_和_,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启发我们要_。5蟋蟀的住宅通过介

4、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_是怎样建成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_、_的精神。六、 经典诗歌默写。1.一道残阳铺水中,_。(白居易暮江吟)2._,骚人阁笔费评章。(卢钺雪梅)3.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所说:“_,_。”七、 补充下面的名言或诗句。1_,飞入菜花无处寻。2日长篱落无人过,_。3_,近水远山皆有情。4诗和音乐一样,_。八、 按要求完成练习。1听到秋雨沙沙,我会提醒身边的人多穿点衣服,因为“_”。2“智能之士,_,_。”我们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一定要多学多问。3俗话说:“_。”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学会取长补短,才能

5、获得成功。4好朋友依依要转学了,分别之际,我引用高适的诗句对她说:“_,你这么优秀,一定会交到好朋友的。”5“机不可失,_”这句话告诉我们_。九、 积累展示。1题西林壁一诗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名句是:_ ,_ 。 2雪梅这首诗中,“_ ,_ 。”这句诗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告诉我们的道理非常相似。3暮江吟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诗句是“ _ ,_ ”。4蟋蟀的住宅是_国著名的昆虫学家_写的一篇观察日记。文中采用了_的手法,分别介绍了_和蟋蟀怎样建造住宅。5请积累两句与秋季的天气相关的谚语:_ _ 十、 课文知识闯关。 1观潮一课,按照_、_、_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_大潮。2午后一点左右

6、,从远处传来_的响声,好像_滚动。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浩浩荡荡_; 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4细细的溪水,流着_和_的香味,流着_。5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响声_,只见东边_的地方出现了一条_,人群又沸腾起来。6空山不见人,_,返景入深林,_。十一、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龙城飞将指的是_,他是_代名将,被世人称为_。2“阴山”指今天的_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3凉州词诗中的_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4出塞作者_是_代诗人。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诗中融抒情和议论

7、为一体的句子是“_,_。”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5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这是一首著名的_诗,表达了诗人_的愿望。6夏日绝句作者是_代女词人_。全诗主旨是_。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日长篱落无人过,_。2_,老来方知读书迟3相看两不厌,_。4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英国华兹化斯也曾说过_。5清风明月本无价,_。6_,为谁辛苦为谁甜?7学习不怕根底浅,_。十三、 课文回顾。1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这篇课文是按照_的顺序来写的。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_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_为线索。3海上日出描绘了_和_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

8、。文中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_之情。4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_(外洞内洞孔隙)的景色。十四、 按原文填空(1)_,头高数丈触山回。(2)_,复照青苔上。(3)可怜九月初三夜,_。(4)_,雪却输梅一段香。(5)_,远近高低各不同。(6)为学患无疑,_。宋陆九湘(7)博学之,_,慎思之,_,笃行之。礼记(8)智能之士,_,_。汉王充(9)人非生而知之者,_?唐韩愈十五、 课内积累1同桌林飞经常因为遇到疑难问题而苦恼,我先用韩愈的名言_,_安慰他,又用尚书中的名言_,_激励他。林飞变得乐观起来,学习也进步了。2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用礼

9、记中的话来概括“_,_,_,_,笃行之”。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_,在五粒豌豆中,你认为最值得的赞美的是_,原因是_。4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了边塞诗人岑参的_,_来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十六、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俏也不争春,_。待到山花烂漫时,_。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代_,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_,_”;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_”;“_”写出了儿童们焦急的四处搜寻的状态,表现出儿童们天真和稚气。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的诗句是“_,_。”4乡下人家描绘了和乡下人家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画面,分别是瓜藤攀檐图、_轮放图、_出土图、_、_、月夜睡梦图,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十七、 根据积累填空。(1)题西林壁中,“_,_”告诉我们“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从整体上去观察”的道理。(2)夏日绝句中,“_,_”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