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06827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长沙中考诗词鉴赏新题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中考古诗词鉴赏新题型训练(一)蜂 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罗隐,晚唐诗人,他的咏物诗 “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 施展本领的空间。B. “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 “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先抑后扬,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C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 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D.蜜蜂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

2、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E这首咏蜂诗运用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蜂”的形象。(二)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释暄(xua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 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 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 清浅”相对应,有双关

3、义。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偷眼:偷偷 地窥看。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狎(xi ):玩赏,亲近。檀(t a)板: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ui):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一个 独”字、一个 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B. 疏影” 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日光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实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喜爱,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D. 尾联把梅当作主体,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E全

4、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 花清绝高洁的风骨。2. 请赏析 众芳摇落独暄妍”中的 独”字。(三)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释鹧鸪天:词牌名。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 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 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1. 对本

5、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是说桂花性格柔弱。B.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认为浅碧、深红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 说,是无须添加的,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C.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作者借梅、菊衬托桂花的 情疏迹远只香留”,认为 桂花比梅、菊更胜一筹。D.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 原情思不足的缘故。E全词自始至终都在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2. 李清照咏花的作品不少,桂花浓郁的香

6、气让作者为它鸣不平,请谈谈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中的 暗香”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释1.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2潺湲(cha nyu a 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3墟里:村落。4值:遇到。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写出了山水的静态美。B.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自己

7、的形象。倚杖”、“临风”表现出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C颈联写原野暮色。墟里上孤烟”中的 孤”与 大漠孤烟直”中的 孤”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D.尾联引用典故,以接舆比作裴秀才,以陶渊明自比,既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 体现了两人超然的品格。E全诗物我一体,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情景交融,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 人的真切情谊。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五)题大庾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释:本诗写于作者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 大庾岭: 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为五岭之一。 阳月

8、:阴历十月。殊:还。陇头梅:大庾岭头的梅”。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以雁喻人,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B. “江静潮初落 ”既是写江水的平静,也是写诗人被贬后平静的心境。C“林昏瘴不开”既是写丛林迷瞑,瘴气如烟,又隐含着诗人对前路的担忧。D尾联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E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 之意,感人肺腑。2本诗尾联中的“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六)赠孟浩然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

9、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注释:1李白出蜀后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2红颜:年轻时。3轩冕:官职。4中圣:即醉酒,弓|用的是三国时期魏国徐邈喜爱喝酒的 典故。5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 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自己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B. 颔联对仗工整,弃轩冕”、卧松云”,突出了孟浩然的高风亮节。C颈联“醉月”与“迷花”描绘出孟浩然忘情山水怡然自得的形象。D. 尾联化用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纯洁芳馨的品格的敬 仰。E

10、. 全诗的结构先描写再抒情,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尾联。(七)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 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释: 1.外弟:表弟。 2.一:副词。可作 “竟然”或“忽而”解。3.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为后文作铺垫。B. 颔联诗人抓住 “初见 ”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表

11、弟的思念之情。C颈联描写的是叙谈时间长,侧面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烘托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 动心情。D. 尾联通过实写,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E. 全诗以凝炼的语言,典型的场景,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 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尾联。(八)章台夜思唐代 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清瑟以写怀,托伤情于瑟曲,用“

12、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为全篇定调。B. 颔联写诗人在午夜听到戍卒的思乡之曲勾起游子的乡愁。C颈联引用“芳草”这一诗歌中常见的欢乐景象,以欢乐之景衬悲哀之情。D. 尾联承 “故人”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 “秋雁又南回 ”,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节,每 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E. 全诗擅用音乐造境,以景象寓情,前两联着意蓄势,曲尽其妙;后两联一吐衷肠,酣畅淋漓。2. 试分析尾联与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所表达情感的异同。(九)南歌子 苏轼带酒冲山雨,和衣 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

13、田问舍 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注释: 宋仁宗嘉祐八年,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该词。 和衣:睡不解衣。求田问舍:指购买田地和房屋。据三国志 魏 书陈登传载,刘备曾对许汜(Si求田问舍”表示极度鄙视。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一开始,就描绘出 苏轼带着酒意冒着山中阵雨匆匆赶路的形象。带酒冲山雨”,苏轼的劳苦以至于狼狈不言而喻,与苏轼在黄州时期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超脱不可同日而语。B. 接着便转到写归来后酣睡的情景。不知钟鼓报天明”从正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C. “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而

14、不是梦境的实录。一是表示行旅生活结 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 庄周的淡泊功名的意识。D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 “笑豪英 ”,是说自己对刘备的嘲笑。E全词先描写苏轼旅途的生活情景,再由景入情抒发感慨,反映了苏轼想要摆脱仕宦名利、 红尘俗务的束缚,以及旷达潇散淡然的人生情怀。2. “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与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十)蝶恋花 欧阳修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

15、倒。 注释: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艳态:美艳 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风情:风月之情。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 风月情怀。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主要描写西湖早春的词,西湖之春来得早,去得快,蕴含时光易逝的遗憾。B. “尝爱西湖春色早 ”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与暮春相对比,表明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而 暮春却是 “绿暗红英少 ”。蕴含着作者的伤感。C. “且趁余花谋一笑 ”的 “余花 ”,表面是指 “红英少 ”,但实际是指作者余年。D. 作者借笙歌”、艳态”的意象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旷达之情,是作者的自宽之语。一扫上片 悲怆的情感。E. 全词乐景入笔,词情由乐而哀,变而为旷达,转而为无奈,将迟暮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 表现得细致人微,形象生动。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有描写自己老态之语,然而全无伤感之意,试分析其原因。(十一)浣溪沙 李煜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