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06725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4校合伙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高一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似的一组是A.果脯/菜圃 按捺/奈何 悄无声息/讥诮B.海蜇蛰居 套圈圈养 锲而不舍/契约C 镂刻/佝偻 愀然铁锹 曝背聊天/一暴十寒D. 嗥叫/颢气 引觞/国殇 枪膛/瞠目结舌【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fp,n/i,qio/qio;B项,z,un/jun,qi/;C项,l/lu,qio/q,p;D

2、项,/o,shng,n/chng。故选。2.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 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但我却不懂得这一切 ,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与否也与土同样归于沉寂。这个世界的 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很少为人类所领悟。A 戕害 物是人非 启事 B戕害 面目全非 启示C. 损害 面目全非 启事 .损害 物是人非 启示【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对的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

3、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限度的轻重、运用的范畴等角辨别,戕害:基本解释为杀害无辜,比“损害”限度重,文中“最严重”用“戕害”;物是人非:东西还是本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本来的人了,多用于体现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面目全非: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句中强调的和此前不同样,用“面目全非”。“启事”是一种公示性的应用文体,是为了阐明某事而在公众中传播信息,一般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其形态是显性的;而“启示”则是启发提示,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启迪思想或激活思维,其形态是隐性的。句中不是“公文”,用“启示”。故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4、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尔、被动和无奈。 。 。 , ,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她的文章之中但是,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她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或许是自己的忽然醒悟当她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A. . C.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要、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重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

5、、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此题下句子语境来看,第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尔”一词,可排除A.B两项;第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句的内容,因此跟在第句背面。故选D。【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重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重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用。4.下列有关所学文本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沁园春长沙中的人

6、物形象重要是作者和她的战友们,这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B.六艺既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又可以指诗书礼易论语乐六种经书。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中“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月满为望,“既望”就是望日之后的那天。 荀子觉得学习的人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重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波及到的和典型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项,论语错误

7、,应当是春秋。故选B。5. 选出对顾城的一代人与远和近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A. 一代人的意思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和毅力。B. 在远和近中,你和我的距离不也许远于你和云的距离,因此诗人的主观感受有悖于常理。. 远和近所写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亲近。D这里的两首诗初读均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布满着成年人的孤寂和忧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仔细阅读两首诗的基本上,认真分析各选项表述,

8、拟定它们的正误。本题中,B项错误在于,远和近一诗中所说的“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是指心理距离,因而并不“有悖于常理”。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体现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文言文阅读(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毕下列题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假舆马者(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而绝江河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6.彰:明显;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 7.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都是由于用心专一啊。【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

10、词语前后搭配与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浮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步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如,假:借助;水:游泳。【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用:由于;心:用心;一:专一。【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种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干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拟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11、贯彻,同步注意某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顿,使句意通顺。【参照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道德,精神得到提高,圣人的心境由此具有。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措施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措施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局限性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断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断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12、。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由于它用心浮躁。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明显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步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她。眼睛不能同步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步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晰。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措施。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因此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毕下列小题。赠太子太师欧阳修行状吴充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13、用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以书责谏官不管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谢恩遇,知无不言。燕王薨,议者以国用局限性,请待丰年以葬。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因此示四方也。卒从公议。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

14、万务,渐期致理,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局限性,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塞。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叛乱之胁从者二千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公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不小于杀降。昨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

15、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遂止。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用王文康公荐用:由于 数论天下事 多次C 公权知成德军 知:理解 D. 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 屏:使退下. 文中波及某些古代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A. “补”表达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迁”表达中国古代官职的调动,文中的“迁”是升官的意思;“谪”表达贬官。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 古人对死的称谓级别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D. “转运使”,地方军事长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